泰昌六年的初春,暖意渐融漠南草原的积雪,也悄然改变着帝国的边疆格局。随着林丹汗的西迁与漠南蒙古各部逐步融入,曾经刀兵相见的草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而分散在帝国各处的年轻一代,也在全新的挑战中继续成长。
漠南归化城(今呼和浩特)旧址附近,昔日金戈铁马的战场已被一片新兴的茶马互市所取代。来自山西、陕西的商队运来堆积如山的茶砖、布匹和铁器,而逐渐转向定居或半定居的蒙古牧民则牵着肥壮的牛羊、带着上好的皮货前来交易。市场由皇商司与满桂派出的军需官共同管理,秩序井然。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这一日,互市刚刚开市,一群来自原察哈尔部残余势力、仍保持着游牧习惯的蒙古骑士簇拥着一位名叫巴特尔的台吉闯入了市场。他们不按规矩交易,径直走到一家晋商摊位前,抓起几块茶砖就要强行带走,口中叫嚷着:当年老子跟着大汗纵横草原的时候,你们这些汉商算什么东西!拿你们几块茶,是看得起你们!
市场顿时一阵骚动,商人们面露惧色,纷纷后退。维护秩序的明军小队上前阻拦,却被巴特尔的人推搡开来,气氛瞬间剑拔弩张。
就在此时,一队骑兵疾驰而来,为首者正是负责协调此地商贸事务的李自成。他如今虽只是个把总,但因献策有功,被满桂特许参与互市管理。李自成策马径直来到巴特尔面前,目光沉静地看着他:巴特尔台吉,这里是大明设立的互市,讲究的是公平买卖。你若想要茶砖,可以用牛羊皮货来换。
巴特尔倨傲地扬起马鞭:你个小把总,也配跟本台吉讲规矩?
李自成不为所动,声音提高了几分:这里的规矩,是满桂总督定的,是皇上准的!不管是台吉还是普通牧民,都得守这个规矩!他环视四周越聚越多的蒙古人,朝廷开设互市,是为让蒙汉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各取所需。若是有人仗着过去的身份在这里胡作非为,破坏的就是所有人的生计!
他话音一落,市场内许多已经尝到互市甜头的蒙古牧民纷纷出声附和:李把总说得对!要守规矩!
巴特尔脸色一阵青白,他没想到这个年轻的汉人军官如此强硬,更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同族站在对方一边。眼见形势不利,他恨恨地扔下茶砖,带着手下悻悻离去。
事后,李自成向满桂建议:总督,单靠军法威慑还不够。可在互市设立蒙汉理事厅,由双方推举代表共同处理纠纷;对遵守规矩、交易量大的部落,给予茶盐价格优惠;还可组织各部头人参观内地的农耕、工坊,让他们亲眼看到安定交易远比抢掠更能让部落富裕。 他的建议,着眼于建立长期、稳定的秩序,将经济手段与政治怀柔相结合,推动漠南的深度融合。
苏州城的织工行会已然步入正轨,皇商司的影响力与日俱增。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这一日,市井间忽然流传起一则谣言:皇商司藉由行会掌控所有织工后,明年将大幅压低丝织品收购价,同时提高官营织坊的租金。
谣言来势汹汹,显然是有人精心策划。织工们刚刚平复的情绪又被挑起,几个行会头目找到张献忠,言辞间充满疑虑和不安。
张献忠不动声色,一面安抚众人,承诺皇商司绝无此意,一面暗中追查谣言源头。他手下的市井耳目很快回报:谣言最初是从城中几家仍由本地士绅暗中控股的绸缎庄传出的,他们不甘心失去对织工的控制权,企图制造混乱,逼走皇商司。
查清幕后黑手,张献忠没有选择对簿公堂或武力镇压。他直接找到了皇商司督办,提出一个建议:咱们不是缺上好生丝吗?我查到那几家绸缎庄,背后东主在湖州都有大片桑园和丝坊。他们敢散播谣言,咱们就断了他们的根!
在张献忠的策划下,皇商司派出精干人员,直接前往湖州,以高出市价一成的价格,与那些桑园、丝坊签订独家供货契约,并且预付了三成定金。消息传回苏州,那几家绸缎庄顿时慌了神——他们的原料来源被掐断,自家店铺眼看就要无货可卖!
与此同时,张献忠让行会出面澄清谣言,并宣布皇商司将签订明年的保价收购契约,稳定人心。面对原料断绝、信誉扫地的双重打击,那几家绸缎庄背后的东主不得不低头,亲自到皇商司请罪,承诺不再生事。
张献忠这一手釜底抽薪,精准打击了对手的要害,用纯粹的经济手段让对方溃不成军,再次巩固了皇商司在江南织造业的地位。
川西南,龙安府。改土归流后的治理并非一帆风顺。虽然武力反抗已被镇压,生活也逐渐安定,但长期的土司统治留下的蒙昧与隔阂,并非一朝一夕能够消除。
小石头深知,欲长治久安,必先教化人心。他在秦良玉的支持下,在龙安府城和几个较大的集镇,兴办了数所。不仅招收汉民子弟,更鼓励乃至以减免部分赋税为条件,吸引当地土民子弟入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