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省里,委里就传来了新消息。
省委组织部的文件下来了,任命冯静云同志为江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
冯静云,女,五十二岁,原任国家卫健委某司副司长。
文件里附的简历很漂亮,京里下来的,学历高,履历光鲜,在部委多个岗位锻炼过。
消息传开,委里又是一阵暗流涌动。
“女的?还是部委下来的?这啥路数啊?”王鑫趁着给林杰送文件的功夫,压低声音嘀咕,“林哥,听说这位冯书记背景不一般,她爱人好像在哪个核心部门……”
林杰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组织任命,服从就是了。别瞎打听。”
王鑫缩了缩脖子,没再吭声。
张哲刚走,又空降一个,还是从部委直接下来的,这架势挺大。
林杰心里也琢磨。
部委司局副职平调省里任一把手,不算提拔,但实权大了不少。
通常要么是下来镀金攒资历,要么就是……上面觉得江东这边水太浑,需要个背景硬、能镇得住场子的人来收拾局面。
结合他之前硬顶张哲、搞得班子鸡飞狗跳的情况,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几天后,冯静云到任。
省委组织部一位副部长陪同,开了个简短的干部见面会。
冯静云个子不高,齐耳短发,戴一副金丝边眼镜,穿着合身的深灰色西装套裙,脸上带着微笑,既不显得过分热络,也不让人觉得冷淡。
见面会上,冯静云用满口的京腔对大家说:
“感谢组织的信任,让我有机会来到江东这片热土,与大家一起为全省人民的健康事业奋斗。”她先照例肯定了高卫东、张哲时期的工作,话锋随即一转,“当前,我们国家的医改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挑战多,任务重。越是在这种时候,越需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定是发展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环境,任何改革都无从谈起。我个人认为,卫健委当前的第一要务,就是营造一个团结、稳定、和谐的内部环境,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这样才能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林杰坐在台下,面色平静地听着。
这套说辞,他太熟悉了。
张哲当初也是这么开场的。
只不过冯静云讲得更圆滑,更滴水不漏,那股子部委干部特有的、居高临下的规范感更明显。
见面会结束后,冯静云在副部长和办公室人员的簇拥下离开。
经过林杰身边时,她脚步略微一顿,看了一眼林杰,微笑着说:
“这位就是林杰同志吧?久仰大名了。”她主动伸出手。
林杰立刻双手握住:“冯书记,欢迎您。”
“你在医改方面的探索和成绩,我在部里就多有耳闻,年轻人,有想法,有魄力,很好。”冯静云语气温和,像长辈夸奖有出息的晚辈,“我刚来,情况还不熟,以后工作上还要林杰同志多多支持、多多配合。”
“冯书记您太客气了,我一定全力配合您工作。”林杰回复道。
“好,好。”冯静云点点头,没再多说,转身走了。
接下来的日子,冯静云果然把“稳定”挂在了嘴边。
她很少直接对具体业务发表意见,大部分时间都在调研——听各处室汇报,找副职和中层干部个别谈话,下到地市和医院也是以听为主,偶尔问的问题也多集中在人员思想动态、班子团结、风险排查这些方面。
她对林杰,始终保持着这种“客气”。在党组会上,轮到林杰汇报工作时,她会很认真地听,偶尔点头,但很少做具体指示。
涉及到林杰分管的科教、信访领域,她也基本尊重林杰的意见,至少在表面上是这样。
但这种“客气”,更像是一种无形的隔离。
委里核心的决策,比如年度预算分配、重大人事调整的初步方案、向省委省政府的重要汇报,她更多地开始倚重办公室主任和另一位排名靠前的副主任。
林杰这个“牵头负责全面工作”的副职,被自然而然地边缘化了,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分管领导”。
有一次,林杰拿着一份关于推动“县管乡用”试点下一步工作经费的申请报告去找冯静云签字。
报告是之前赵卫国在时就已经原则上同意了的。
冯静云接过报告,扫了一眼,没有立刻签字,而是摘下眼镜,揉了揉眉心,温和的说:
“林杰同志啊,你的工作热情和为基层考虑的出发点,我是充分肯定的。不过呢,现在委里的重心,还是要先放在‘凝神聚力’上。下面不少同志反映,前段时间改革步子迈得有点急,现在需要一段时间来消化、巩固。这笔经费数额不小,是不是可以先放一放?等大家思想更统一了,条件更成熟了,再推动也不迟嘛。”
林杰心里一沉。
青林县那边已经按照计划开始前期准备工作了,陈院长那股劲头也好不容易才调动起来,这时候把经费卡住,等于釜底抽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