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金库”审计的风暴,在省卫健委大楼里持续发酵,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林杰彻底体会到了什么叫“孤岛效应”。
以前,只要是涉及多个处室协调的工作,或者委领导层面的碰头会,林杰作为分管领导或办公室主持工作的负责人,通常都会在通知之列。
但现在,情况变了。
这天下午,林杰从基层卫生处调研回来,路过小会议室,听到里面人声嘈杂,似乎正在开会。
他看了一眼日程安排,自己今天下午并没有这个会议。
他推门进去,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只见分管规划信息的钱强副主任、分管妇幼保健的孙丽副主任,以及几个相关处室的负责人都在,正围着桌子讨论着什么。
看到他进来,所有人都愣了一下。
“林主任?”钱强率先反应过来,笑着站起身,“您怎么过来了?我们这就是个小范围碰头,讨论一下信息化项目招标的几个技术参数细节,想着您忙,就没打扰您。”
话说得客气,理由也冠冕堂皇。
但林杰心里清楚,涉及信息化项目招标,办公室作为协调部门,他作为主持办公室工作的领导,按理是应该知情的。
“没事,你们继续。”林杰面色平静地点点头,没有多问,转身退出了会议室。
门在身后关上,隐约还能听到里面压低声音的议论。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类似这种“小范围”、“非正式”的沟通会,他最近被排除在外的次数明显增多。
大家似乎形成了一种默契:有些事,不方便让林杰知道。
其次是文件流转。
以前,很多需要委领导传阅的文件,或者各处室上报的重要信息,办公室都会第一时间送到他这里。
现在,流程看似没变,但一些敏感或者关键的文件,送到他桌上的时间总会晚上那么一两天,或者夹杂在一大堆无关紧要的材料里,需要他仔细翻找才能发现。
有一次,他需要一份关于某市申请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的报告,催了办公室两次,负责文书流转的科员才磨磨蹭蹭送过来,解释说之前系统出了点问题,打印延迟了。
林杰看着那份明显被翻阅过多次、边角都有些卷曲的报告,什么都没说。
最直观的感受,是来自食堂和楼道。
以前在食堂吃饭,虽然不至于前呼后拥,但总会有相熟的处长或者同事过来打个招呼,拼个桌,聊几句闲话。现在,他端着餐盘走过去,原本谈笑风生的那一桌,声音会不自觉地低下去,等他坐下,周围的人要么很快吃完离开,要么就埋头吃饭,避免与他眼神接触。
在楼道里遇到其他副主任或者资深处长,对方依旧是客气地点头微笑,但那笑容短暂而敷衍,脚步不停,仿佛他是某种需要保持安全距离的病原体。
甚至连司机老张,话也变得更少了。
送他下去调研,一路沉默。
到了地方,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主动下车帮忙拿东西或者打听情况,只是默默地在车里等着。
这种孤立,不是激烈的对抗,而是一种无声的、全方位的疏离。
像一层无形的玻璃罩,把他隔绝在正常的官场生态之外。
你明明能看到外面的人,听到他们的声音,却无法真正融入进去。
林杰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看着窗外。
他知道,这是必然的结果。
他打破了潜规则,动了太多人的奶酪。
在很多人看来,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圈内人”,他太较真,太不懂“规矩”,是个危险的异类。
远离他,是保护自身利益最本能的选择。
坚持原则的代价,就是孤独。
这天晚上,他约了王鑫和陈明吃饭。这算是他现在为数不多还能说说心里话的“自己人”了。
三人在一家街边小馆子要了个包间。
几杯酒下肚,王鑫忍不住骂开了:“妈的,这帮孙子!就会搞这种小动作!有本事明着来啊!林哥,你别往心里去,这帮人就是欺软怕硬!”
陈明相对冷静,给林杰倒了杯酒,叹了口气:“林主任,这种情况,我们早有预料。你现在动的,不是某个人,是一张很多人赖以生存的关系网。他们怕你,所以孤立你。这是官场上对付‘另类’最常用,也最有效的手段。”
“我知道。”林杰端起酒杯,一饮而尽,火辣辣的酒液顺着喉咙烧下去,却驱不散心头的寒意,“只是没想到,这滋味确实不好受。”
以前在省医,就算阻力再大,他手下还有一帮跟着他干的“青年近卫军”,有王鑫、陈明这些可以托付后背的兄弟。
现在,他仿佛在孤军奋战。
高卫东虽然信任他,但作为一把手,需要考虑平衡,不可能事事为他出头。
纪检组钱浩支持他,但那更多是职责所在。
真正的日常工作推进,开始感受到明显的阻力。
他让办公室整理一份近三年委机关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的分析报告,拖了一个星期,交上来的东西敷衍了事,关键数据缺失,分析流于表面。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