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峰院长的支持像一颗定心丸,让林杰团队的暗中调查有了底气。
接下来的两天,表面上,省医专家组的调研评估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林杰带着团队与清源县医院的科室主任、业务骨干开了几次座谈会,内容围绕围手术期安全、病历质量提升、合理用药等展开,给出了不少看似常规的专业建议。胡院长最初几天的紧张神情似乎缓和了一些,大概以为省里的专家只是走个过场。
按照林杰的部署,刘倩和苏琳成了收集证据的关键人物。
刘倩凭借其药学和财务方面的专业敏感度,以“协助梳理药事管理流程,为后续帮扶提供依据”为由,堂而皇之地扎进了药库和财务科。
她不再只看表面记录,而是要求调阅近两年的药品采购清单、发票存根以及各科室的药品申领汇总表。
清源县医院的财务系统和药库管理系统都比较落后,很多数据需要手工核对。
刘倩就坐在堆满账本的办公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
她戴着一副防蓝光眼镜,手指在计算器上飞快地跳动,眼神专注得像是在做最精密的手术。
她很快发现了更具体的异常。
几种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辅助治疗的中成药注射液,以及某些价格高昂的抗生素,采购价明显高于省内同类医院的普遍水平。
更蹊跷的是,这些药品的供应商高度集中,主要来自两家医药公司——“康瑞医药”和“济世通源”。
“林主任,你看这个,”刘倩将整理好的数据递给林杰,指着表格上用红笔圈出的部分,“‘丹参通络注射液’,省医的招标采购价是三十五块八一支,我们医院内部参考价也在这个区间浮动。但清源县医院从‘康瑞医药’的进货价,达到了五十二块。还有这个‘头孢哌酮舒巴坦’,他们进的这个牌子,价格比主流品牌高了将近百分之十五。”
林杰看着数据,眉头微蹙:“销量呢?”
“销量很大。”刘倩翻到另一页,“尤其是这几款高价辅助用药,在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的使用量非常大,几乎成了标配。我粗略算了一下,仅丹参通络注射液这一种药,一年下来,清源县医院就比按市场价采购多支付了不下三十万。这还只是一种药。”
“采购审批流程有没有问题?”
“有。”刘倩肯定地说,“按规定,大额采购需要药事管理委员会集体讨论,院长签字。但我查了会议纪要,涉及这几家公司的采购,纪要都写得很模糊,通常是‘一致通过’‘符合流程’。胡院长的签字倒是很齐全。”
林杰点点头,没说话。
这印证了他的猜测,胡院长即便不是主谋,也绝对是知情者和放行者。
另一边,苏琳的工作则更具“人情味”。她利用医务科临时协调员的身份,主动帮护理部整理文书,偶尔带点水果点心分给财务科的年轻会计们。
她长得清秀,说话温和,很快就和几个年轻女孩熟络起来。
午休时,苏琳状似无意地和财务科一个小出纳聊起了天。
“你们平时工作也挺忙的吧?我看账目挺多的。”苏琳递过去一个洗好的苹果。
“谢谢苏医生。”小出纳接过苹果,叹了口气,“可不是嘛,尤其月底,各种报销、付款,头都大了。”
“听说你们医院效益还行?奖金应该不错吧?”苏琳笑着问,像个好奇的旁观者。
小出纳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效益也就那样。不过……有时候会有点额外的‘补贴’。”
“哦?什么补贴?”苏琳装作感兴趣的样子。
“就是……某些公司给的。”小出纳声音更低了,“比如‘康瑞’那边,有时候会有点‘推广费’什么的,会算进科室效益里,发奖金的时候能多一点。胡院长好像默许的。”
“康瑞?是那个医药公司吗?”
“嗯,还有做器械的‘鼎盛医疗’,也差不多。”小出纳毕竟年轻,在苏琳看似无害的引导下,又多说了几句,“不过这些钱……走得好像不是明账,具体我也不太清楚,都是科长他们经手。”
“鼎盛医疗……”苏琳默默记下了这个名字。
当天晚上,林杰团队在住宿的招待所房间里开了个秘密碰头会。
为了避人耳目,他们特意选择了林杰的房间,窗户关紧,电视开着,音量调到刚好能掩盖谈话声。
王鑫和陈明也汇报了他们侧面了解到的情况。
王鑫从急诊科医生那里听到抱怨,说某些高价耗材,比如进口的缝合线、特殊敷料,科室明明可以用更便宜的替代品,但上面却要求优先使用指定品牌,无形中增加了患者负担和科室成本。
陈明则在查阅病历时发现,一些手术记录里使用的高值耗材,与收费清单存在细微出入,有时会出现多记、虚记的情况。
“现在线索比较清晰了,”林杰综合了所有人的信息,在白板上写下了几个关键名字,“药品方面,‘康瑞医药’和‘济世通源’嫌疑很大,涉嫌高价供货,可能存在回扣。耗材方面,‘鼎盛医疗’是重点。胡院长是关键节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