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张三链子之徒,孙国辅是也。受师命探寻北平地脉异动之源,困于此洞三年矣……”
这行字如同有着千钧重量,狠狠砸在张启明与周大伯的心头!
张三链子!《鬼吹灯》中传奇的摸金校尉,《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的编纂者!孙国辅,正是他的弟子之一,一位精通阴阳风水、行事正派的摸金前辈!
这位前辈,竟然在几十年前也曾到过这里?并且被困了三年?
两人迫不及待地借着幽蓝晶簇的微光,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翻阅起这本珍贵的笔记。
笔记并非日记,更像是一本工作札记和心得记录。里面用潦草却有力的笔迹,详细记载了孙国辅如何根据师门传承和星象地脉的指引,怀疑北平城下隐藏着一条巨大的“隐龙”之脉,而这条龙脉的某个“穴眼”或“裂痕”可能就在这砖窑附近。
他最终找到了这里,发现了阴髓晶簇和那座古碑,但也惊动了守护此地的蛇群,被迫困于此洞。笔记中大量记录了他对这片地下区域的勘探、对古碑文字的研究(他似乎认识部分更古老的殄文)、对蛇群习性的观察,以及……如何利用有限资源生存下来的点滴。
最让张启明和周大伯心跳加速的是,在笔记的后半部分,孙国辅开始尝试运用《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中的知识,来分析这片区域的“气”的流向和格局!
“……此地阴髓丛生,怨气凝结,然阴极阳生,古碑镇守,似有‘生气’自东南暗河而来,潜行地下,然其脉被阴髓所污,流转不畅,故成困局。若能导引此‘生气’,或可另辟蹊径……”
“……观蛇群趋避,并非畏光畏人,实乃畏‘煞’,神龛之位,恰在‘煞口’,故能阻之。然‘煞’不可久依,需寻‘生门’……”
“……以‘寻’字诀观之,水汽动向乃关键。暗河之音,似在脚下……”
笔记中频繁出现了“气”、“脉”、“穴”、“煞”、“生门”等风水术语,并夹杂着许多简易的勘测草图和对《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中某些诀窍的运用心得!
虽然孙国辅最终似乎也未能脱困(笔记到此戛然而止,不知是找到了出路,还是遭遇了不测),但这本笔记,对于身陷绝境的张启明和周大伯而言,无异于无价之宝!尤其是里面关于利用风水术寻找出路的部分!
“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没想到我周某人此生还能亲眼见到这门秘术的实战记载!”周大伯激动得手指颤抖,“孙前辈果然厉害,竟能在这绝地运用风水之术寻找生机!”
张启明也是心潮澎湃。作为穿越者,他自然知道这门秘术的鼎鼎大名。他仔细阅读着孙国辅关于“寻”字诀和观气辨脉的记载,那些原本玄奥的文字,在此刻绝境的压力下,结合眼前真实的环境,竟然变得前所未有地清晰起来!
他下意识地按照笔记中描述的法门,默默运转圣心诀,将一丝能量凝聚于双目,尝试着去“观气”。
起初眼前只是模糊一片,但渐渐地,他仿佛看到空气中不再空无一物。那些幽蓝的阴髓晶簇散发着浓郁的、冰蓝色的“阴煞之气”,而那座古碑则散发着厚重的、暗金色的“镇守之气”。两种气息交织碰撞,使得这片区域的“气”场混乱而危险。
但当他凝神细察,果然如同孙国辅笔记所记载,在东南方向的洞壁附近,他隐约看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如同初春嫩芽般的青绿色气流,正顽强地从石缝中渗透出来!那气流虽然微弱,却充满了生机勃勃的意味!与周围的阴煞之气格格不入!
“生气!是生气!”张启明失声叫道,心中涌起巨大的喜悦,“孙前辈说的没错!东南方向真的有暗河带来的生气!”
周大伯又惊又喜:“你……你能看到‘气’?”能观气,乃是风水术有所小成的标志!这小子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摸到了门槛?是因为圣心诀的特殊,还是他本身就有这方面的天赋?
张启明压下激动,点头道:“很模糊,但确实能看到一丝!而且,我还听到那边有更清晰的水流声!” enhanced 的听力此刻与初窥门径的观气术相互印证。
目标明确!生机就在东南方向!
两人精神大振,立刻行动起来。他们来到东南方向的洞壁处。这里看起来与其他地方并无不同,都是坚硬的土石。
张启明再次运用刚刚领悟的粗浅“观气”术,结合孙国辅笔记中提到的“辨脉”技巧,仔细寻找那丝“生气”最浓郁的渗出点。同时用手仔细敲打每一寸墙壁,倾听后面的回音。
终于,在一处覆盖着厚厚苔藓的地方,他敲击的声音显得格外空洞!而且,那丝青绿色的“生气”正是从这里渗透出来的!
“就是这里!”张启明肯定地道。
周大伯仔细观察那片苔藓,用手抠掉一些,露出了后面略显松动的石块。“有戏!这些石头像是后来被人堵上的!可能是孙前辈尝试挖掘过,也可能是自然坍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