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永和宫安嫔那种全心信赖、近乎虔诚的追随截然不同,长春宫的德妃刘姝和,在这后宫格局剧变之后,始终保持着一种恰到好处的距离与令人琢磨不透的谨慎。
她出身清贵,乃户部尚书嫡女,自幼受严格闺训,言行举止无不恪守礼仪规范。
入宫后育有皇长女萧玥,晋位德妃,地位尊崇,行事向来以稳妥周全着称,从不轻易表露真实情绪,更不轻易在派系纷争中明确站队,如同一位技艺高超的棋手,总是冷静地观察着棋盘上的每一处细微变化。
然而,自瑾皇贵妃苏晚棠晋封以来,尤其是牛痘之法大获成功,其声望如日中天,不仅在宫内一言九鼎,更在朝野民间积累了极高的威望,其势已然不可阻挡。
德妃审时度势,敏锐地意识到,继续维持过去那种近乎封闭的疏离姿态,已非明智之举。
她开始做出一些微妙而精准的姿态调整,既是对当前权力格局的承认,也是为自身与女儿的未来铺设更为稳妥的道路。
这种调整,首先体现在她对女儿萧玥的态度上。
她不再像以往那样,将长春宫几乎与外界隔绝,严格限制女儿的交往范围,而是开始允许,甚至是有意识地鼓励五岁的萧玥多往承乾宫走动。
她会将女儿唤至跟前,温柔却郑重地教导:“玥儿,瑾皇贵妃娘娘仁德宽厚,学识渊博,她宫中的四皇子殿下与你年岁相仿,三公主殿下更是玉雪可爱。你闲暇时,可多去承乾宫向皇贵妃娘娘请安,与皇子、公主一同玩耍。切记,要恪守规矩,言行知礼,不可骄纵,亦不可怯懦,需有我天家公主的风范与气度。”
她的话语中,既有母亲对女儿的关爱,更蕴含了一位后宫高位妃嫔对局势的深刻洞察与对女儿的深远期许。
五岁的萧玥继承了其母的聪慧与沉静,虽年纪尚小,却已十分懂事。
得了母亲明确的吩咐,她便会在宫女彩铃或锦文的陪伴下,定期前往承乾宫请安。她总是规规矩矩地行礼,声音清脆:“儿臣给瑾皇贵妃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
苏晚棠对这位温婉懂事的大公主也颇为喜爱。
见她来了,便会含笑让她起身,吩咐乳母将四皇子萧晨和三公主萧澜带来,让孩子们在殿内或廊下安全处一同玩耍。
她还会特意让茯苓准备一些适合孩童、既美味又蕴含养生之道的点心药膳,如健脾消食的山楂糕、润肺生津的秋梨膏糖等,看着孩子们吃得开心,殿内也充满了童稚的欢声笑语。
德妃自己,在日常的宫务处理与人际交往中,也展现出了明显的变化。
在与庄妃、瑾皇贵妃一同商议六宫事宜时,她的态度较之以往更为谦和与合作。
对于苏晚棠提出的,尤其是关于皇子公主教养、健康防疫等方面的建议,她不再是客气地听听而已,而是会认真思索,权衡利弊,并常常率先在长春宫推行,以实际行动做出表率。
例如,有一次苏晚棠在宫务例会上提及,夏日炎炎,各宫虽需用冰降温,但幼儿体质娇弱,殿内若放置过多冰盆,或距离孩子太近,极易导致寒邪入侵,引发腹痛、感冒。
她建议有幼年皇嗣的宫苑,可将冰盆置于外间,通过空气流通带来凉意,或酌情减少冰盆数量,以扇子、通风等方式辅助降温。
德妃听罢,当即表示赞同:“皇贵妃娘娘思虑周详,确是如此。孩童身体最是娇贵,贪凉易生疾病。” 回到长春宫后,她便立刻命人调整了殿内冰盆的摆放位置和数量,即便自己觉得稍热一些,也坚持优先保障女儿的健康。
不仅如此,在与咸福宫惠嫔或其他有孩子的低位妃嫔交谈时,她还会看似不经意地提起此事,言明乃瑾皇贵妃的体恤之意,无形中为苏晚棠的政策推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然而,德妃的“靠近”始终把握着清晰的分寸感。
她不会像丽妃那般与苏晚棠勾肩搭背、畅所欲言,也不会像安嫔那样几乎日日前往、事无巨细地请教。
她与苏晚棠的交往,更多是基于“共同抚育皇嗣”的责任感和“高位妃嫔”之间必要的礼节性合作。
她会在公开场合维护瑾皇贵妃的权威,认真执行其合理的政令,但在私底下,她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过分亲昵,也绝不刻意讨好逢迎。
这种保持距离的谨慎靠近,既明确表明了她对当前以瑾皇贵妃为首的后宫新秩序的认可与尊重,避免了因疏离而可能产生的隔阂与摩擦,同时又为自己和女儿保留了一份独立的空间与足够的回旋余地,彰显了她作为世家女、作为母亲、作为高位妃嫔的沉稳与智慧。
她深知,在这深宫之中,过度的依附与过度的孤立同样危险。
苏晚棠对德妃的这种态度心知肚明,也予以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她欣赏德妃的识大体、懂进退,也乐见其配合的态度。
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基于共同利益(皇嗣安康、后宫稳定)和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客气而有效的工作关系。
这种关系,虽不似与丽妃、安嫔那般亲近热络,却同样稳固而可靠,为后宫这艘大船在经历了风浪之后的平稳航行,提供了又一重保障。
在这无声的默契中,德妃以其特有的方式,为自己和女儿的长春宫,寻找到了一条在新时代下的安身立命之道。
喜欢懒妃的药膳日常:帝王天天来蹭饭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懒妃的药膳日常:帝王天天来蹭饭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