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周家待满一周时,李朴看着院子里又开了几朵三角梅,心里的算盘打得噼啪响。
这七天里,他跟着老周熟悉店铺生意,帮着丽莎整理货架,甚至跟着汉娜学做了两道非洲菜,但始终没提留下来工作的事。
老周是个明白人,看出了他的心思,这天晚上吃饭时主动开口:“小李,是不是在琢磨找工作的事?”
李朴正扒拉着碗里的乌伽黎,闻言抬起头嘿嘿一笑:“还是周哥懂我。我想着总不能一直麻烦您,得找个正经活儿干。”
“你能这么想就对了。” 老周放下筷子,“我这儿庙小容不下你这尊大佛,再说咱们朋友归朋友,扯上工资就生分了。”
这话正合李朴心意。他清楚老周能当朋友,却不能当老板,一旦掺杂利益关系,再好的交情也可能变味。
更重要的是,他急需一份正规工作办理居住证和工作签,总不能一直靠旅游签打黑工。
“就是不知道去哪儿找合适的活儿。” 李朴皱着眉,“我这情况您也知道,签证刚搞定,在这儿又没什么人脉。”
“这你别担心。” 老周拍着胸脯,“在达累斯萨拉姆的华人圈里,我认识的人不算少。正好我认识个中介,专做中资企业的人才对接,我帮你问问。”
果然三天后,老周拿着张皱巴巴的名片找到李朴:“成了!这中介说有家做空调生意的中资公司在招人,代理的是国内挺有名的牌子,就是在这边还没打开市场,急需懂外贸又懂点技术的人。”
李朴接过名片,上面印着 “坦桑人才服务中心” 的字样,联系人一栏写着 “王经理”。
“他们让你明天去面试,地点在海边的椰子树餐厅。” 老周补充道,“说是老板亲自面试,你可得好好准备准备。”
面试当天,李朴翻箱倒柜找出唯一一件没皱的衬衫,对着镜子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
汉娜看他紧张,塞给他一块刚烤的玛芬蛋糕:“吃点甜的,好运。”
海边餐厅建在木质栈桥上,浪花拍打着桥墩,咸腥的海风里混着椰子香。
李朴踩着吱呀作响的木板走到约定的靠窗座位,看见两个男人正对着菜单嘀咕。
一个脑满肠肥,穿着花衬衫,肚子把衬衫扣子崩得快要裂开;
另一个瘦得像竹竿,戴着金丝眼镜,手指不停敲着桌面,两人凑在一起,活像动画片里的反派搭档。
“你就是李朴?” 胖老板先站起来,伸出油乎乎的手,“我是张田,这是我搭档刘景。”
瘦老板推了推眼镜,点点头算是打招呼,眼神像扫描仪似的把李朴从头到脚扫了一遍。
服务员端来三杯冰镇可乐,张田猛灌一口,打了个嗝:“小李是吧?老周把你夸上天了,说你在国内做机电外贸很有经验。”
“谈不上经验,就是做过两年。” 李朴挺直腰板,“主要负责对接非洲客户,对这边的市场需求还算了解。”
“那就好。” 张总拍着桌子,“我们这牌子在国内卖得火,到了非洲却水土不服。本地人不认啊,觉得不如欧美的牌子靠谱,你说气人不气人?”
刘总推了推眼镜,慢悠悠地补充:“我们需要有人负责渠道拓展,既要懂产品技术,又得会跟本地经销商打交道。你在非洲没资源,这是劣势,但你懂外贸流程,又是老周推荐的,这是优势。”
李朴心里咯噔一下,这话说得够直白,等于明说他是张白纸。
“我们给的待遇是这样的。” 张总掏出张纸条,“月薪八千人民币,包住宿,业绩好有提成。
但有个条件,三个月内必须打开至少三个经销商渠道,不然就得卷铺盖走人。”
这个条件够苛刻的。
李朴捏着冰凉的可乐杯,手指无意识地划着杯壁。
他知道这是家正规公司,能帮他办工作签和居住证,解决最棘手的身份问题。
但空调销售和他之前做的机电外贸差别不小,更何况是在完全陌生的市场,三个月完成任务简直是天方夜谭。
“怎么,怕了?” 张总看出他的犹豫,咧嘴一笑,“年轻人就得敢闯嘛!我们当初来非洲的时候,比你现在还难,不也挺过来了?”
刘总推了推眼镜:“我们看中的是你的学习能力。老周说你英语好,又能吃苦,这些在非洲都是稀缺品质。”
接下来的半小时,他们又问了些市场开拓的想法。
李朴把在老周店铺学到的经验搬出来,结合国内的外贸思路,说得也算有条有理。
临走时张总拍着他的肩膀:“回去考虑考虑,三天内给我们答复。记住,机会不等人。”
走出餐厅时,夕阳正把海面染成金红色。
李朴踩着沙滩上的浪花,心里像被潮水反复冲刷,拿不定主意。
回到住处,老周看出他神色不对:“面试不顺利?”
“倒也不是。” 李朴把待遇和条件一说,“就是这任务太艰巨了,我怕完不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