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天地能量处于特殊的平衡状态。陈三七选择这个时间点,开始了酝酿已久的第四次大型实验——能量聚焦实验。
实验灵感来自于多方启示:先祖笔记中关于“地脉节点”能量异常的描述;古武世家传承中“阵法聚气”的模糊记载;现代物理学中菲涅尔透镜的聚焦原理;甚至还有赵宇练武时无意中提到的“气感在某些方位特别强烈”的体验。
“如果环境中的能量确实存在,那么应该可以通过特定几何结构进行聚焦和放大。”陈七七在实验日志中写道。
实验场地选在赵家提供的一处隐秘山谷。这里的地脉能量本就比平常地点充沛,是进行能量聚焦实验的理想场所。
陈三七设计的聚焦装置融合了传统智慧与现代科学:整体布局参考八卦阵的方位排列,但每个“卦位”上放置的不是传统法器,而是精心计算过的特殊几何结构——有的是抛物线反射面,有的是菲涅尔透镜状的透明板材,还有的是根据分形几何设计的金属网格。
“八卦阵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古老的能量场调控技术。”陈三七向协助实验的赵宇解释,“八个方位对应不同的能量特性,就像不同颜色的光需要不同的透镜来聚焦一样。”
赵宇看着那些奇特的装置,半信半疑:“这些铁片和玻璃板...真能汇聚天地能量?”
“试试就知道了。”陈三七微笑,“科学的意义在于验证。”
装置搭建过程异常复杂。每个几何结构的方位、角度、曲率都需要精确调整,差之毫厘就可能完全无效。陈七七利用激光测距仪、经纬仪等工具,反复校准每个部件的位置。
最关键的中央聚焦区,他设计了一个特殊的多层结构:底层是导电性良好的铜板,刻有精细的螺旋纹路;中间是特殊配比的晶体薄片;顶层则是根据黄金分割比例设计的金属网格。
“这个结构可以同时聚焦不同频段的能量。”陈七七解释,“就像全频谱透镜一样。”
三天后,所有装置安装调试完毕。整个聚焦阵列直径约十米,在夕阳下闪着金属和晶体的光泽,既古老又未来,形成一种奇特的美感。
实验定在子时开始,这是一天中能量最平衡的时刻。陈七七在阵列中央盘膝坐下,周身连接着各种监测设备:脑波仪、心率监测、皮肤电反应检测,甚至还有一台改装过的热成像仪。
赵宇和其他几个赵家子弟在阵列外警戒,既期待又忐忑。
“开始记录。”陈三七轻声下令,闭上眼睛开始按照特定节奏呼吸。
最初的半小时,一切平静。监测数据没有明显变化,阵列似乎没有产生任何效果。
赵宇有些失望,但不敢打扰,只能继续观察。
就在这时,异变突生!
阵列边缘的几个金属结构突然发出轻微的嗡鸣声,表面泛起一层淡淡的辉光。监测仪器上的数据开始跳动,显示能量场强度正在缓慢上升。
“有效果了!”一个年轻子弟低声惊呼。
陈三七依然闭目端坐,但额头已经渗出细汗。在他的感知中,周围的能量正在以某种奇特的方式流动和汇聚,就像无数细流汇成江河,最终涌向阵列中央。
最神奇的是,不同几何结构似乎真的在聚焦不同特性的能量:有的温暖如阳光,有的清凉如月光,有的厚重如大地,有的轻盈如清风...
这些能量在阵列中央交织、融合,形成一种前所未有的复合能量场。
“不可思议...”陈三七心中震撼。这种复合能量的品质远超平常,甚至比那些天然能量点更加精纯和强大。
他尝试引导一丝这种能量入体,顿时感到浑身一震!那能量如温和的潮水般涌入经脉,所过之处带来前所未有的舒畅感,连长期修炼留下的一些细微损伤都在快速修复。
监测数据也证实了这种变化:他的体温在微妙波动,脑波呈现特殊的同步模式,皮肤电反应显着增强...
更令人惊讶的是,阵列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开始出现异常现象:草木无风自动,发出沙沙声响;附近的小溪流水声似乎更加清脆;甚至夜空中的星星都显得格外明亮。
“天地共鸣...”赵宇喃喃自语,眼中充满敬畏。这种景象,他只在家传古籍的描述中读到过。
然而,就在实验看似顺利进行时,意外发生了。
阵列中央的能量强度超过了预期,开始出现不稳定的波动。那些几何结构发出的嗡鸣声越来越响,有些甚至开始轻微振动。
“能量过载!”陈三七立即意识到问题。他尝试调整呼吸节奏,引导能量平稳流动,但效果有限。
能量强度继续攀升,已经开始影响周围环境:地面的小草以肉眼可见的速度生长又枯萎;附近石头的温度忽冷忽热;甚至空气都开始产生细微的扭曲现象。
最危险的是,中央聚焦区的多层结构开始过热,表面出现细微裂纹!
“陈先生,快停止!”赵宇焦急地喊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