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飞舟如同一个沉默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穿透地球稀薄的外层大气,没有激起任何官方的雷达预警——或者说,以陈三七如今的神识与对飞舟的掌控力,他有意识地避开了所有监测网络,如同水滴融入大海,悄然降临在了一片熟悉的、位于东亚区域的山林之间。
收起飞舟,陈三七立于一座青翠的山巅,并未立刻去寻赵宇。他那磅礴的神识,如同无形的天网,以他为中心,温柔而又细致地铺展开来,笼罩向脚下这片生机勃勃又日新月异的土地。
他“看”到了摩天大楼林立的都市,磁悬浮列车在高架轨道上无声滑过;他“看”到了建立在近地轨道和月球背面的庞大空间站,如同星辰般点缀在夜空;他“看”到了深空探测网络繁忙的信号交互,以及火星基地那初具规模的穹顶城市……
几十年的光阴,在人类文明的奋力攀爬下,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记。
然而,在这片繁荣与进步的图景之下,陈三七敏锐的神识也捕捉到了其中隐含的不协调与撕裂感。
正如那五名探索队员所言,在某些领域,地球文明的科技树确实被点得极高,甚至触摸到了二级文明的门槛。
· 能量与推进技术:基于九韶文明残骸逆向工程的反物质能源小型化应用已初见端倪,虽然远未达到普及程度,但已为最顶尖的深空探索舰提供了可能。曲率引擎的理论框架已然搭建,实验室模型甚至能制造出微弱的空间扭曲效应。这是迈向星际文明的基石。
· 材料与空间构造:利用从守望者文明获得的部分材料学知识,结合自身突破,已经能够合成出强度远超以往任何合金的新型材料,用于建造大型空间站和星舰骨架。在小行星带建立的自动化采矿与初加工基地,也显示出对太空资源利用能力的巨大提升。
· 信息与通讯:量子纠缠通讯技术虽然距离超光速还有难以逾越的鸿沟,但其保密性与稳定性已远超传统通讯,构建起了覆盖内太阳系的即时信息网络。
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另外一些看似基础,却同样至关重要的领域,科技水平却几乎在原地踏步,甚至进展缓慢得令人扼腕。
· 生命科学与基因科技:这或许是差距最大的领域。人类的平均寿命因医疗条件改善而有所延长,但远未发生质变。对于基因的理解,依旧停留在较为粗浅的层面,无法进行有效的编辑和优化,更别提触及陈三七从科尔莱文明分析报告中得知的、那隐藏在基因深处的“枷锁”。对于意识、灵魂本质的研究,更是近乎一片空白。
· 基础物理与统一场论:虽然有了外星科技的参照,但很多原理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基础理论的突破依然缓慢,制约着更高层级科技的出现。
·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地球本身的生态环境依旧承受着巨大压力,尽管有了太空资源的补充,但如何实现真正的、不与文明发展冲突的可持续模式,仍是巨大难题。
“参差不齐啊……”陈三七收回部分神识,轻轻叹了口气。这种科技树的畸形发展,是文明在获得外部助力后快速跃升的典型后遗症。拥有了更高级的“工具”,却还未完全理解制造工具的“原理”,更缺乏与之匹配的、全面的科学底蕴和社会结构。这一切,都需要漫长的时间来沉淀、来消化。急是急不来的,强行拔苗助长,只会导致根基不稳,甚至文明结构的崩塌。
他收敛心神,身形一晃,已从山巅消失。
下一刻,他出现在一座环境清幽、面朝大海的墓园之中。这里埋葬着他的过去,他的根。
他首先走到一座被打理得十分整洁的墓碑前,碑上镌刻着“爱妻唐小平”的字样。他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那冰冷的石刻,动作轻柔得如同几十年前,拂过妻子那如瀑的秀发。没有言语,只有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思念与无声的承诺,在寂静的空气中流淌。他在墓前静立了许久,仿佛在进行一场跨越生死的对话。
随后,他来到不远处合葬的父母墓前,取出三柱特制的、散发着宁神清气的清香,点燃,恭敬地插入香炉。青烟袅袅,带着他的告慰与追思,直上青天。
最后,他走到并排的两座较小的墓碑前,那里安息着他早逝的儿子陈知行和女儿。他蹲下身,用手拂去碑上几乎不存在的尘埃,低声呢喃了几句,声音低沉而沙哑,充满了为人父者深藏的悲痛与遗憾。
做完这一切,他仿佛了却了一桩积压已久的心事,虽仍有伤感,但道心却更加通透圆融。他不再停留,转身,一步踏出,身影已然消失。
……
龙牙军总部,一间守卫森严却又充满科技感的静室内,赵宇正与另外两人商讨着关于近期深空探测的一些异常能量读数。突然,他话音一顿,猛地抬起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惊喜光芒!
几乎就在同时,静室中央,空间微微波动,陈三七的身影缓缓凝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