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域”那永恒不变的幽蓝光辉下,陈三七静坐于数据接口前,双目微阖,神识却以前所未有的活跃度奔腾不息。科尔莱文明那摒弃肉身、融个体于集体的纯能量形态,像一颗投入心湖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不止于技术层面的震撼,更引发了对存在本质、对文明终极去向的深层叩问。
他回想起曾在地球时,于浩如烟海的科学资料中瞥见过的、关于文明层级的假说与猜想。其中不乏有大胆的设想认为,一个文明发展到极致,或许会走向所有个体意识的彻底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庞大的集合意识体。这个超级意识将拥有整个文明积累的所有知识、智慧与经验,其思维与计算能力超越想象,能够调动整个星系的能源,乃至最终掌控宇宙的基本力,成为近乎无所不能的存在。这被视为一种生命的终极跃迁,是碳基智慧在物理规则框架下可能达到的极限形态。
眼前的科尔莱文明,似乎正行走在这条道路的初级阶段。他们放弃了独立的肉身,将意识上传、互联,虽然尚未完全融合成一个单一的“我”,但其集体决策、资源共享、思维同步的模式,已然显露出某种集合意识的雏形。他们的目标,似乎是极致的秩序、效率与基于逻辑和计算的“完美”。
“那么……我所追求的仙道,又是什么呢?”陈三七的内视目光,落在了自己丹田中那枚缓缓旋转,铭刻着未知道纹,仿佛自有生命的恒星金丹之上。
修真之路,强调的恰恰是个体的超脱。是不断打破自身枷锁,锤炼精气神,从后天返先天,凝聚金丹,孕育元婴,化神合体……每一步都是对个体生命层次的极限升华。追求的是肉身成圣,元神不朽,遨游太虚,乃至一念动而星河转,与天地同寿,与大道共存。这条道路,充满了主观的感悟、意境的提升、心境的锤炼,以及对冥冥中那股“道”的追寻,充满了不确定性、奇迹与独属于个体的“我”之意志。
一边是趋向于统一、秩序、理性、外在掌控的集合意识。
一边是趋向于独立、自由、感悟、内在超越的个体升华。
两条道路,看似背道而驰,南辕北辙。
陈三七的眉头微微蹙起,陷入了更深的思索。他开始尝试剖析两者的内核。
出发点与驱动力:
科学以科尔莱为代表的驱动力,源于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与征服欲,是通过观察、实验、逻辑推演来理解并改造外部宇宙,其终极目标或许是建立一个完全可知、可控的宇宙模型,文明本身成为宇宙的主宰。其力量来源于对外部规则的理解和利用。
修真以玄清宗为代表的驱动力,则更多源于对生命本质的探究与对永恒逍遥的向往,是通过内求、感悟、契合天地来提升自身生命层次,其终极目标是个体与道合真,超脱于规则之外,乃至自身成为规则的制定者。其力量来源于对内在潜能的挖掘以及与宇宙本源的共鸣。
力量体系与认知方式:
科学注重可重复、可验证、可量化的知识体系,强调客观与理性,排斥无法证伪的主观体验。其力量体现在对物质和能量的精确操控上。
修真则包含大量无法用现有科学完全解释的“玄学”成分,如神识、心魔、因果、道韵,强调直觉、感悟与心灵的力量。其力量往往与个人的心境、意志紧密相连。
然而,在这看似截然不同的表象之下,陈三七敏锐地察觉到了一些深层的共通点。
其一,对能量的极致追求与运用。 无论是科尔莱的真空零点能、高维存储,还是修真者的吸纳灵气、炼化星辰,本质都是对宇宙中无处不在的能量的更高效、更高级的利用方式。只是手段不同,一个倚仗外物与技术,一个倚仗自身与功法。
其二,对生命形态的超越。 科尔莱文明选择了抛弃脆弱的碳基肉身,转化为更稳定、更适应宇宙环境的能量意识体。而高阶修士,同样在不断地褪去凡胎,向着能量化、法则化的不朽仙体迈进。两者都在试图超越原始生命形态的局限。
其三,对“真理”或“道”的探寻。 科学试图用公式和定理去描绘宇宙的终极规律,修真则试图用心神和意境去感悟天地运行的根本大道。一个是在外部构建模型,一个是在内部寻求印证。或许,那最深的奥秘,本就是一体两面,只是接近它的路径不同。
“科学的重点……就是神学吗?”陈三七脑海中闪过这句在地球时听过,却未曾深思的话语。此刻,在这四级文明的殿堂里,他仿佛触摸到了这句话的一丝真意。
当科学探索到极致,触及宇宙的起源、时间的尽头、意识的本质这些最根本的问题时,它是否会遇到现有范式无法解释的“奇点”?那些只能用数学之美来描绘,却无法在实验室复现的弦理论、高维空间;那些关于观测者效应、意识如何影响现实的量子力学诠释……这些前沿的科学猜想,已然带上了某种形而上的、近乎哲学甚至“神学”的色彩。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