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理性最终压倒了冲动的情感。陈三七的目光从那些闪烁着诱人光泽、却关乎未来星际航行的核心部件上艰难移开。
“不能拆……”他低声自语,仿佛是在说服自己,“完整的引擎,价值远大于几块样本。地球的科技可以循序渐进,但这艘船,可能是我短期内远航的唯一希望。”
他清楚地知道,依靠自身金丹引力进行跨星际飞行,效率太低,消耗太大,且充满不确定性。这艘九韶探索舰,哪怕只是修复其最基本的航行功能,对他探索玄清宗或天枢门而言,都是无可替代的助力。为了地球短期内可能的科技飞跃,而自断未来更广阔天地的路径,绝非明智之举。
但空手而归也绝无可能。他的神识扫过舰体那些巨大的破损处,目光落在了翻卷撕裂的外壳残片上。这些外壳材质同样蕴含着远超地球水平的科技,虽然不及引擎核心材料那般关键和复杂,但其强度、耐极端环境性能以及那种对神识有一定阻隔作用的特性,都极具研究价值。
他选定了几块大小适中、边缘相对规整的银灰色金属碎片,动用真元,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从主体结构上切割下来。碎片入手沉重,触感冰凉而坚韧。他将这几块宝贵的“外星样本”收入了储物袋中——这个意外获得的储物袋,此刻便展现了其无可替代的便利。
接下来的三天,陈三七如同一个饥渴的海绵,全身心沉浸在对这艘星际飞船的“阅读”之中。他以神识为笔,以记忆为纸,疯狂地记录着一切能够理解或至少能强行记下的科技细节:能量传输管线的布局与材料特性、部分尚能分辨功能的仪器内部结构、生态循环系统中那些奇特的生物培养模块、乃至舱壁内部那兼具结构支撑与能量引导作用的复合材料的微观形态……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力的过程。持续高强度的神识运用,如同进行一场没有间歇的超级计算,对他精神和真元的消耗都是巨大的。当感觉到体内真元已然消耗过半,神识也传来阵阵疲惫的酸胀感时,他不得不停下了这场知识的饕餮盛宴。
“该回去了。”陈三七看了一眼这片沉寂的金属坟墓,心中并无太多留恋,只有沉甸甸的收获和更深的紧迫感。他转身,再次从那巨大的裂口处飘出,重新置身于火星轨道冰冷的虚空之中。
回望那颗红色的星球,以及环绕其运行的残骸,他调整方向,面向内太阳系那颗越来越明亮的恒星——太阳。丹田内的恒星金丹似乎感应到了主人的意图,以及远方那磅礴能量源的召唤,微微加速了旋转,传递出一丝隐晦的渴望。
下一刻,金丹引力场在身后精准构筑、扭曲、爆发!
嗖——!
他化作一道人形流光,撕破寂静,踏上了归途。
与来时的路径不同,返回的旅程,是不断“下坡”驶向能量更为充裕的区域。随着距离太阳越来越近,他清晰地感受到,周身弥漫的恒星辐射强度在稳步提升。丹田内的金丹如同回到了水中的鱼儿,更加活跃地汲取着这些无处不在的能量粒子流。
原本预计需要消耗不少真元来维持高速飞行的过程,竟然变成了一种奇特的“半修炼”状态。飞行本身消耗真元,但被动吸收的太阳能量又在持续地进行补充。虽然净收益依旧是负值,但消耗速度远比预想中缓慢得多。
得益于这种“顺风”优势,以及他对金丹引力操控的日益精熟,原本漫长的星际航程被大幅缩短。仅仅七天之后,那颗熟悉的、蔚蓝与洁白交织的美丽星球,以及悬浮在其轨道附近那颗银白色的“广寒宫”月球基地,便已清晰地呈现在他的视野中。
他没有直接返回地球,而是先降落在了“广寒宫”基地。基地内的常驻工程师和研究人员看到他安全返回,都松了口气,同时眼神中充满了敬畏与好奇。陈三七没有时间多做解释,径直来到基地的核心通讯中心,通过高保密级别的量子通讯信道,直接联系了地球罗布泊基地的最高指挥部。
全息投影中,赵宇和几位核心领导的身影显现。
“老陈!你可算回来了!情况怎么样?”赵宇的声音带着急切。
陈三七言简意赅,省略了大部分细节,重点汇报了关键信息:“目标确认为一艘隶属于‘天枢门’下属文明‘九韶’的探索舰,因遭遇‘血魂殿’袭击而损毁,内部已无生命迹象,暂无直接威胁。我已初步探查,并带回部分外星舰体材料碎片,可供分析研究。其科技水平远超我们,尤其是动力系统,值得重点关注。”
他没有提及灵石和储物袋,也没有详述银河格局与宗门纷争,这些信息过于惊世骇俗,需要更稳妥的时机和方式逐步透露。当前,先将实实在在的“材料样本”和“动力系统前景”抛出来,足以调动国家最强的科研力量。
听到“暂无直接威胁”和“带回样本”,屏幕那头的众人明显松了口气,随即眼中爆发出强烈的科研热情。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