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基地核心实验室内,陈三七站在巨大的全息星图前,目光深邃如宇宙。星图上标注着从月球遗址获得的那个遥远星域坐标——距离地球1500光年的猎户座边缘区域。这个数字如同一道天堑,横亘在人类与星空之间。
星槎计划最大的技术瓶颈已经明确,陈三七对聚集的科研团队说道,不是能源,不是材料,甚至不是导航,而是如何跨越这1500光年的天文距离。
全息屏切换至空间跃迁的理论模型,复杂的方程式和几何结构令人眼花缭乱。张院士首先发言:根据现代物理学,超越光速航行存在根本性限制。广义相对论允许的虫洞和曲速航行概念,都需要 exotic matter(奇异物质)——具有负能量的物质形式,这远超我们当前的科技水平。
陈三七点头,调出月球遗址中玄清宗的相关记载:玄清宗的星际航行技术确实基于空间跃迁原理,但他们的方法需要两个关键条件:一是化神期以上的修为来稳定跃迁通道,二是所谓的虚空石作为跃迁引擎的核心材料。
林薇迅速查询数据库:月球遗址资料中提到过虚空石,描述为能贯通虚实,连接维度之奇物。但遗址内并未发现实物样本。
问题就在这里,陈三七放大一段玄清宗文献,根据记载,虚空石是上古时期炼虚期大能利用特殊星域环境炼制的奇物,炼制方法早已失传。以地球当前的修真水平,我们连理解其原理都困难,更不用说炼制了。
会场陷入沉默。这个现实远超计划的预期。
吴振华提出疑问:那么玄清宗当年是如何实现星际航行的?难道地球上古时期有很多炼虚期大能?
陈三七调出另一份资料:这正是关键点。根据遗址记载,玄清宗并非依靠自身力量进行所有星际航行,而是利用了一个早已存在的古传送阵网络。他们只是这个网络的使用者和维护者,而非创造者。
这个发现改变了整个问题的性质。团队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向两个方向:一是寻找地球上可能存在的古传送阵遗迹,二是研究更现实的亚光速航行方案。
在古传送阵研究方面,团队结合古武世家的典籍和现代探测技术,很快有了惊人发现。
多家古武世家的祖地都有关于通天阵星门的传说,李擎苍汇总各世家的资料,特别是西域欧阳家和岭南陈家,他们的古籍中都有类似阵法的记载。
勘探团队立即前往这些地点。结果令人振奋:在欧阳家祖地地下三十米处,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石阵遗迹,其结构与月球遗址中记载的传送阵高度相似。
但阵法严重损坏,现场专家报告,核心部件全部缺失,像是被故意拆除的。
更令人困惑的是,在所有发现的古传送阵遗迹中,都缺少同一个关键组件——被称为定位星盘的导航装置。
这不是自然损坏,陈三七研究遗迹模式后判断,像是系统性的拆除,为了防止有人使用这些传送阵。
与此同时,亚光速航行研究也取得进展。基于聚变引擎突破,团队设计了多代飞船方案。
第一代可以达到光速的5%,推进系统负责人汇报,前往比邻星需要近八十年时间。而要到1500光年外的目标星域...需要三万年以上。
这个时间尺度显然不现实。团队于是提出了世代飞船的概念,但面临着生态维持、社会结构、基因多样性等无数难题。
就在研究陷入僵局时,陈三七的20倍脑力在深度冥想中有了突破性发现。通过比对玄清宗文献和现代天体物理学,他注意到一个被忽视的关键点。
所有的古传送阵都建在特定的地理节点上,他在技术会议上指出,这些节点对应着地球灵脉网络的枢纽,同时也与宇宙中的某些引力异常区吻合。
进一步研究发现,这些节点实际上是天然形成的时空薄弱点,空间曲率在此处自然降低,跃迁所需的能量大大减少。
玄清宗不是创造了跃迁技术,陈三七得出了惊人结论,他们只是发现了如何利用这些天然节点!
这个认识开启了新的研究方向。团队开始全球搜寻类似的时空薄弱点,同时研究如何人工创造类似的环境。
然而,理论计算显示,即使找到或创造出这样的节点,跃迁仍然需要巨大的能量和精密的控制。
我们需要相当于太阳一秒内释放的总能量来打开一个微型跃迁窗口,能源团队计算出令人绝望的数字,而且必须在一纳秒内精确释放,任何偏差都会导致灾难性后果。
更棘手的是控制问题。跃迁过程中,飞船必须保持绝对稳定的时空泡,任何扰动都可能导致维度错乱。
根据玄清宗记载,跃迁过程中会遇到虚空乱流,只有化神期以上的神识强度才能导航,赵宇皱眉道,我们现在最强的集群神识系统,也只相当于元婴中期水平。
就在团队为此苦恼时,月球遗址的器灵通过玄清宗令牌传来了新的信息。这段信息包含了关于天然虫洞的珍贵资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