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巨大的轰鸣声隔绝了外界,机舱内却是一片异样的寂静。林晓风能清晰地感觉到,那位代号“顾问”的瘦高男子,虽然闭目养神,仿佛与周遭格格不入,但一股无形的、锐利的气场却笼罩着整个机舱,让那十名久经沙场的特勤队员都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板,神情肃穆。
这是一种无声的宣告——他才是这支队伍真正的掌控者。
王胖子试图用他惯常的插科打诨活跃气氛,但在对方那冰山般的气场下,干笑了两声便讪讪地闭上了嘴。苏雨晴则默默检查着随身装备,并与特勤队长低声交流着应急预案。两位专家则紧盯着舷窗外越来越荒凉的景色,脸上混合着兴奋与紧张。
林晓风没有试图去搭话,他知道,在这种级别的“顾问”面前,任何刻意的接近都可能引起反效果。他同样闭目养神,心神却沉入体内,缓缓运转混沌星云,一方面调整状态,另一方面也在细细感知这位“顾问”的能量特质。那是一种极其凝练、带着金属般冰冷质感的力量,与混沌的包容万象截然不同,更偏向于极致的“锋锐”与“破法”。
飞行持续了数小时,下方的地貌从戈壁逐渐过渡到无边无际的黄沙。当直升机开始降低高度,准备在一处预先设定的、位于沙漠边缘的军方前进基地降落时,一直沉默的“顾问”突然睁开了眼睛,目光如同两道实质的冷电,扫过机舱内的每一个人,最后在林晓风身上停留了一瞬。
“记住你们的任务。发现,记录,评估。非必要,不接触,不冲突。”他的声音沙哑而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一切行动,听我指令。”
说完,他便重新闭上眼睛,仿佛刚才什么都没发生过。
直升机平稳降落。前进基地规模不大,但戒备森严,显然是为了此次行动临时加强的。众人刚下飞机,一名穿着沙漠迷彩、皮肤黝黑的中校便迎了上来,向“顾问”敬了个礼,态度恭敬:“首长,一切已准备就绪。”
“顾问”只是微微颔首,便径直走向一旁准备好的指挥车。
林晓风等人则被安排到临时营房休息,并接收了一批由军方提供的特殊装备:高强度抗沙尘防护服、内置卫星和短波双重通讯模块的头盔、能够探测多种能量波动的便携式扫描仪、以及足够支撑半个月的高能压缩食物和水。
“嚯,这装备,比咱们自己捣鼓的强多了!”王胖子摆弄着新发的扫描仪,爱不释手。
苏雨晴检查着通讯模块,低声道:“信号被加密并直接连入749局总部和战区指挥部,我们的所有通讯和定位都在实时监控下。”
李慕白(通过加密线路)也传来了消息:“官方实验室对星图数据的辅助分析有了新进展,结合历史气象和地质变动数据,他们初步推算,‘龙陨之地’的核心区域可能在‘死亡之海’中心偏西南方向,坐标已经发到你们的设备上。另外,他们警告,那片区域近期能量读数异常活跃,可能有未知风险。”
官方的支持确实高效而全面,但这种无微不至的“照顾”,也意味着他们几乎没有任何秘密可言。
傍晚时分,行动前最后一次简报会在基地的简易会议室召开。主持会议的是那位中校,而“顾问”依旧坐在角落,仿佛一个局外人。
中校在巨大的电子沙盘上标注出行动路线和几个预定的补给点:“…我们将采取车队与徒步结合的方式进入。前三百公里,由装甲运兵车护送。进入强干扰区后,换乘特制的沙地摩托和徒步。预计抵达目标区域边缘需要五天时间…”
他详细讲解了可能遇到的沙暴、流沙、以及因能量异常可能产生的幻象等风险及应对措施。特勤队员们听得十分认真,两位专家也不时提问。
“…最后,强调纪律!”中校语气严肃,“一切行动听从‘烛龙’首长指挥!”他下意识地用了“首长”和那个显然是新代号的称呼。
烛龙!林晓风心中一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面蛇身,赤色,身长千里,掌管日月运转,睁眼为昼,闭眼为夜的神只!这个代号,无疑彰显了这位顾问的强大与特殊性。
烛龙依旧没有任何表示。
简报会结束,众人各自回去做最后准备。林晓风回到营房,发现王胖子正对着一个平板电脑发呆,上面是“混沌生物科技”的股价K线图。
“怎么了胖子?”林晓风问道。
王胖子抬起头,脸上没了平时的嬉笑,反而有些忧虑:“风哥,我就是觉得…咱们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快了?以前小打小闹,虽然危险,但自在。现在又是军方护送,又是‘烛龙’这种大佬压阵,阵仗搞得这么大…我这心里,反而有点不踏实。感觉…咱们好像成了棋盘上比较显眼的那颗棋子了。”
林晓风拍了拍他的肩膀,理解他的感受。与官方深度绑定,机遇与风险并存。他们获得了资源和庇护,但也失去了部分自主性,被卷入了更大的漩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