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茹心头那点不切实际的吸血念头,连何雨柱的门槛都没迈过去,就被他那句淬了冰碴子的“又是你”和“哐当”一声摔上的房门,给彻底拍碎在了冷风飕飕的院子里。
贾家屋里,死一般的沉寂,像是被抽干了最后一丝活气,只剩下蚀骨的饥饿和看不到头的绝望,如同潮湿的霉菌,在每一个角落无声地蔓延、疯长。
然而,四合院这潭看似平静下来的死水,底下从来就藏着暗流。一波刚勉强算平,另一波浊浪便已迫不及待地要从那看似不起眼的角落里翻涌起来。
这次泛起的涟漪,源头不在别处,正是来自那位自诩“文化人”、精于盘算的三大爷——阎埠贵。
阎埠贵近来手头也紧巴巴的,攥着那点微薄的工资,算计完米面油盐,就再难有余钱满足他那点文人的雅好。
每每瞅见何雨柱拎着油汪汪的饭盒下班,收音机里咿咿呀呀放着戏曲,小酒盅一端,肉香味隔着院子都能勾出人的馋虫,他心里就跟有二十五只小猫在挠——百爪挠心!
那是羡慕嫉妒,外加算计屡屡落空的酸涩。许大茂这坏种倒了台,他少了个可以暗中较劲、偶尔还能占点小便宜的对象,却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如今的何雨柱,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可以随意拿捏的“傻柱”了,人家在这院里,已然有了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超然”地位。
硬的碰不得,巴结又没用,那……何不另辟蹊径?阎埠贵那颗浸透了算盘珠子的脑袋,又开始“噼里啪啦”地运作起来。
他想到了“姻亲”这根自古以来就好使的纽带。若是能为何雨柱撮合成一门亲事,自己作为牵线搭桥的媒人,那还能少了谢礼?往后在这院里,说话是不是也能硬气几分?
就算何雨柱还是那副六亲不认的混不吝德行,面子上总得照顾几分媒人的情谊吧?这简直就是一桩零成本、高回报的“长期绩优股”投资!
巧的是,他手里还真捏着个自认为“合适”的人选——学校里新来的那位李老师,名秋华。人家是正经的书香门第出身,模样周正,气质文静,工作也体面,就是眼光有些挑剔,高不成低不就,婚事便耽搁了下来。
阎埠贵掂量着,何雨柱如今有钱(虽来路成谜但实实在在),有安身立命的手艺,更得了大人物的青眼(这点最是硬通货),综合来看,条件也不算太埋汰……吧?
至于脾气臭、嘴损、为人混不吝这些……咳咳,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嘛!瑕不掩瑜!瑕不掩瑜!
说干就干!这天傍晚,阎埠贵瞅准何雨柱下了班,正翘着二郎腿,听着收音机里欢快的《步步高》,手指还在膝盖上打着拍子,心情显见是不错。
他立刻整了整那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领口,脸上堆起比秋日残菊还要绚烂、还要谦卑的笑容,迈着四方步,踱到了中院。
“柱子,哟,瞧我这张嘴,该打!是柱爷!您这儿歇着呢?”阎埠贵的声音里透着一股近乎谄媚的甜腻,与他平日里的道貌岸然判若两人。
何雨柱正拿着一块半新不旧的软布,有一下没一下地擦拭着他那宝贝收音机的外壳,闻言,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语气淡漠:“三大爷,有事就说,有屁快放,甭跟我这儿绕弯子,听着累得慌。”
“好事!天大的好事临门呐!”阎埠贵又凑近了两步,几乎要贴到何雨柱耳边,神神秘秘地压低嗓门,仿佛在分享什么了不得的机密,“柱爷,您看您如今这身份,这气派,事业蒸蒸日上,家里头是不是也该有位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夫人操持着?这屋里没个女人,总归是少了几分烟火气,不像个完整的家啊!”
何雨柱擦收音机的手微微一顿,终于撩起那双重睑深刻的眼皮,斜乜着阎埠贵,那眼神锐利得像刚磨好的剃刀,里面清清楚楚地写着“警惕”和“你又憋着什么坏屁”。
阎埠贵被他这眼神刮得脊背发凉,心里直打鼓,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只得硬着头皮,把腹稿和盘托出:“是这么回事!我们学校,新来了一位李老师,那可是真正的书香门第,知书达理,温婉大方,模样更是没得挑,柳叶眉,杏核眼,就跟那画儿上走下来的人儿似的!我跟您说,这样的姑娘……”
他唾沫横飞地正要详细描绘那冉老师的好处,何雨柱却已经不耐烦地一摆手,如同驱赶一只聒噪的苍蝇,语气里充满了辛辣的讥讽:
“打住!赶紧给我打住!三大爷,您今儿个是唱的《凤求凰》还是《拉郎配》啊?给我何雨柱介绍对象?”他嗤笑一声,放下抹布,双手抱胸,好整以暇地看着阎埠贵,那姿态,活像在看一出蹩脚的闹剧,“您觉得我何雨柱是那庙里等着香火、需要人牵线搭桥的泥菩萨?还是您觉着,我老何家祖坟冒了青烟,该找个冉老师那样的‘文化人’来光耀门楣,好洗刷掉我这一身的油烟子味和‘混不吝’?”
他往前踏了一小步,虽不明显,却带着一股压迫感,目光如炬,直直烧向阎埠贵:“又或者,您是指望着当了这媒人,往后就能名正言顺、隔三差五地上我这儿来打打牙祭,蹭几顿好的?再不然,是惦记着我何雨柱要是真成了家,那谢媒礼的红包,分量肯定轻不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