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爷”这个自称,何雨柱早在心里默念过无数回,在没人的时候,也曾带着几分自嘲、几分试探,低声念叨过几遍。
它带着七分混不吝的痞气,三分玩世不恭的戏谑,像一层无形的盔甲,也像一面宣示主权的旗帜。
但真正让这个称呼,如同烧红的烙铁,伴随着滋啦作响的威慑与痛感,深深地、永久地烫进四合院每个人意识深处,乃至成为这片小天地里某种不可言说之秩序的象征,还是接下来发生的几件看似微不足道,却影响深远的小事。
第一件事,发生在午后慵懒却暗流涌动的胡同口。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得有些过分的下午,金色的光斑透过老槐树繁茂的枝叶缝隙,洒在青灰色的路面上,晃得人有些睁不开眼。
何雨柱刚从茶叶铺子里出来,手里小心翼翼地提着刚买的二两上好茉莉花茶。这茶叶是他托人弄来的,香气清冽,是他近来为数不多的心头好。他心情不错,嘴里哼着不成调的梆子戏,脚步也带着几分悠闲的晃荡,正打算回去好好沏上一壶,享受这难得的清闲。
恰在此时,撞上了街道办新来的一个小年轻干事,姓王,大约二十出头,脸上还带着刚出校园不久的稚嫩和一股子没经过社会打磨的“轴”劲儿。
这小王干事对四合院里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和那些不成文的“江湖规矩”一无所知,只是依稀听老同志随口提过一嘴,说院里有个叫“傻柱”的厨子,脾气挺倔,不太好惹。但他并未真正放在心上,一个厨子,再横能横到哪里去?此刻,他见何雨柱拎着茶叶包,走路姿态松散,那股子“我是爷”的劲儿莫名让他这个自诩有点小权力的人感到不舒服,便想趁机摆摆街道干部的架子,树立一下威信。
“喂!那个……傻柱!说你呢!”小王干事停下脚步,扬着下巴,声音刻意拔高了几分,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训斥口吻,“走路看着点,别晃里晃荡的!像什么样子!”
何雨柱的脚步蓦地一顿,就像正在流畅播放的唱片突然被针划了一下。他慢慢转过身,脸上那点因阳光和好茶叶带来的柔和瞬间消失殆尽,眼神像是骤然结冰的湖面,没什么温度,直勾勾地落在小王干事脸上。那眼神里没有愤怒,没有羞恼,只有一种近乎审视的冰冷,看得人心里发毛。
旁边树荫下,几个正在楚河汉界边厮杀、或是端着搪瓷缸子闲聊的老街坊,瞬间像是被按下了静音键,所有的声响——棋子落盘的“啪嗒”声,喝茶的“吸溜”声,谈笑声——全都消失了。一个个都伸长了脖子,屏息凝神,脸上交织着好奇、担忧以及一丝不易察觉的幸灾乐祸,一副标准的“看好戏”表情。空气中弥漫开一种无声的期待。
小王干事被何雨柱这眼神看得有些心底发虚,那点刚建立起来的勇气像被戳破的气球,但他年轻气盛,又在众目睽睽之下,只能硬着头皮强撑:“看什么看?说你呢!傻柱!” 他重复了一遍那个称呼,试图用音量来掩盖自己的不安。
何雨柱嘴角忽然咧开,笑了。但那笑容绝非友善,里面没有丝毫暖意,反而像是数九寒天的北风,刮得人脊背发凉。他没搭理面前色厉内荏的小干事,反而微微侧头,对着旁边一位正憋着笑、胡子花白的张大爷,用一种极其认真的、探讨般的语气问道:“张大爷,您老耳朵背,可能没听清。
您仔细听听,是不是有哪家没拴好的野狗,在这儿‘汪汪’乱叫唤呢?啧,真是吵得人心烦意乱,连个好茶叶都品不出味儿了。”
那张大爷闻言,脸上的皱纹都挤到了一起,显然憋笑憋得十分辛苦,他哪里敢接这话茬,只能含糊地“唔”了一声,赶紧低下头,假装研究起自己的鞋尖。
“你!你骂谁是狗!”小王干事脸“唰”地一下涨得通红,像是被开水烫了一般,声音也因为羞愤而有些变调。
何雨柱这才把目光重新转回到他身上,那目光如同实质的铅块,沉甸甸地压过去。他没有立刻回话,而是一步,一步,不紧不慢地走过去。他的步伐很稳,带着一种压迫性的节奏感,直到两人几乎鼻尖对着鼻尖。
何雨柱比小王干事高了将近半个头,常年颠大勺练就的粗壮臂膀和宽厚身板,以及那股子仿佛从骨头缝里渗出来的、混合着油烟味与凛冽戾气的强大气势,如同无形的墙壁,将小王干事牢牢禁锢在原地,压得他几乎喘不过气,连周围的空气都变得粘稠起来。
“小同志,”何雨柱开口了,声音不高,甚至有些低沉,但每一个字都像是从小冰碴子里淬炼出来的,清晰地、重重地砸在对方的心尖上,“你爹妈,还有街道办的老同志,没教过你怎么叫人?嗯?‘柱爷’我的名号,也是你能瞎叫的?”
“我……我……”小王干事被他这连消带打的气势完全慑住了,舌头像是打了结,脑子里一片空白,平日里学的那套大道理和规矩,此刻全都派不上用场。他只觉得脸颊滚烫,手脚冰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