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莉建立的系统性文献管理目录,如同在莱恩杂乱的知识迷宫中点亮了一盏盏指路明灯。研究效率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他不再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去盲目翻找,而是能精准地定位到可能相关的文献,将更多精力投入到真正的感知、解析与思考中。
基石工坊丙区七号工作台,已然成了莱恩的第二个家。台面上,除了那件来自仿制精灵臂铠的核心残骸和那块粗糙的巨人族碎盾片之外,又多出了几件新“成员”:一块边缘焦黑、似乎经历过剧烈能量冲击的金属板,上面残留着模糊的防护性符文痕迹;一小片光滑如玉、却蕴含着奇异冰寒波动的不知名生物甲壳,天然纹路暗合某种能量导引规律;以及,始终被他小心收藏、此刻也终于被正式摆上研究台的那块——从风铃镇外深渊魔物身上获得的,散发着微弱诱惑与不祥波动的兽人符文碎片。
这些来自不同文明、不同体系、甚至不同种族的符文载体,风格迥异,效果天差地别,如同来自世界各个角落、操着不同方言的陌生人。莱恩最初的研究方法,是试图用学院教授的、相对标准化的符文理论去强行“翻译”和“理解”它们,但往往收效甚微,或者只能得到一些肤浅的、流于表面的结论。
比如,学院理论会告诉他,某个角度的转折通常代表“能量汇聚”,某条弧线的曲率关联着“属性偏转”。但这无法解释,为何兽人符文中一个看似狂野不羁的、仿佛随意劈砍出的豁口,在他的感知中却是一个高效的能量泄压阀;也无法解释,为何古代精灵符文中那些优美流畅的线条,在某些节点会刻意营造出一种近乎危险的“能量湍流”,似乎是为了达成某种更精妙的联动效果。
标准的理论,像是在用一套固定的语法去解析所有的语言,遇到不符合语法的部分,便简单地归结为“错误”、“粗陋”或“未知”。
这种割裂感让莱恩感到困扰,直到某天深夜,他疲惫地靠在椅背上,目光无意识地扫过工作台上这些风格各异的“研究对象”,脑海中突然划过一道闪电般的念头——
也许,他一直以来都搞错了方向。
符文,或许根本就不是需要去“解读”的“密码”,而是需要去“倾听”的“语言”?
这个想法让他猛地坐直了身体,睡意全无。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发音、语法和表达习惯,但其核心目的,都是为了传递信息、表达诉求!那么,符文作为一种描述能量流动、引导魔力达成特定效果的“文字”,其核心,是否也是在表达一种“诉求”?是创造者希望能量“如何流动”、“达成何种状态”的意志体现?
那粗糙的巨人族符文,它在“呐喊”,诉求着最简单直接的力量爆发!
那优雅的精灵族符文,它在“吟唱”,诉求着精准、高效与和谐的能量共鸣!
那扭曲的兽人符文,它在“嘶吼”,诉求着混乱、侵蚀与毁灭性的能量释放!
甚至那片天然的生物甲壳,其纹路也在无声地“诉说”,诉求着对环境中冰寒能量的自然吸纳与储存!
而他所拥有的超凡感知,或许不仅仅是“看见”能量流动的眼睛,更应该是“倾听”这种符文“语言”、理解其背后“诉求”的耳朵!
思路一经转变,整个世界仿佛都焕然一新。莱恩再次将精神力投向那些研究对象时,心态已然不同。他不再试图用固定的理论框架去套用,而是放空自己,让自己的感知如同轻柔的水流,缓缓漫过每一个符文的刻痕,去感受其中蕴含的“情绪”,去“倾听”那无声的“诉说”。
他“听”到了巨人族符文结构中,那股蛮横、几乎不加约束的力量渴望喷涌而出的“咆哮”,也“听”到了因其结构过于简单直接,导致大量能量在内部碰撞、浪费的“痛苦哀鸣”。
他“听”到了精灵族符文中,那精密如同钟表齿轮般咬合的“优雅协奏”,也“听”到了在追求极致性能时,对材料本身造成的、细微却致命的“紧张颤音”。
他尤其专注地“倾听”着那块兽人符文碎片。那低语般的诱惑依旧存在,但在莱恩新的视角下,它更像是一种充满了扭曲与恶意的“蛊惑之词”,其核心的“诉求”就是吞噬、腐化与破坏。他抵制着那精神层面的侵蚀,仔细分辨着其能量结构中,哪些部分是在高效地汲取环境中的负面能量,哪些部分是在将这些能量转化为具有侵蚀特性的波动,哪些结构又在确保这种邪恶的“诉求”能够稳定而持续地表达。
这个过程比单纯的观察和理论分析要耗费更多的心神,需要极高的专注力和精神共鸣。几天下来,莱恩常常感到精神力透支,头脑如同被塞进了一团粘稠的迷雾,但他乐此不疲。因为他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对符文的理解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化。那些冰冷的线条和图案,在他眼中渐渐活了过来,充满了“个性”与“意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