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沌遗泽,七彩迷雾深处,“摇篮”号如同蛰伏的幼兽,汲取着这份宇宙母亲的意外馈赠。舰内能源读数已稳步恢复至百分之三十五,系统逐一上线,伤痕累累的舰体在温和能量的滋养下发出细微的、令人心安的低鸣。然而,指挥中心内的气氛却并未因此放松,所有人的目光依旧聚焦于医疗平台,那里进行的无声蜕变,关乎着整个集体的未来。
林烬悬浮在医疗平台上方半尺处,并非科技作用,而是周身流转的浓郁能量自然托举所致。他双目紧闭,面容平和,早已不见了痛苦之色,呼吸悠长深远,每一次吸气,都有肉眼可见的七彩光点汇入鼻息,每一次呼气,则吐出些许灰暗的、被剥离出的静滞杂质。
艾拉静立一旁,电子眼的光芒稳定而专注,她不再需要主动引导,而是更像一位忠实的记录者和守护者。她构建的微能量导流矩阵已然撤销,取而代之的,是林烬自身与混沌遗泽建立起的、无比和谐的深层能量循环。
那三块星骸碎片环绕着他缓缓旋转,如同忠诚的卫星,它们的微光与林烬体内的混沌星火交相辉映,共鸣声化为一种低沉的、蕴含道韵的背景音,让所有听到的人都不自觉地心神宁静,思维清晰。
林烬的识海深处,正经历着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先因透支而枯竭的精神力,在混沌遗泽的温养下,不仅尽数恢复,更如同被拓宽的河床,变得越发浩瀚而坚韧。意念所至,体内那原本狂暴冲突的能量泾渭分明——混沌之气浩荡磅礴,占据主导,如同奔流的大江;而那些曾被视作心腹大患的静滞能量,此刻却温顺如溪流,被混沌之气包裹、带动,非但不再构成威胁,反而在一种玄妙的转化中,不断被提炼、吸收,化为混沌能量的一部分,使其根基变得更加深厚凝练。
这种转化,并非简单的吞噬,而是理解与重构。
混沌珠悬浮于识海中央,光芒内敛,却愈发显得深邃不可测。表面的裂纹并未完全消失,却仿佛成了某种大道纹路,蕴含着难以言喻的奥秘。通过它,林烬的感知不再局限于自身,而是无限地向外延伸,与周围的混沌遗泽融为一体。
他“看”到了混沌遗泽的本质——它们并非简单的能量粒子,而是宇宙初开时、法则诞生之初残留的、“未被书写”的原始信息与能量的混合体,是万物源初的“可能性”。它们包容一切,亦能演化一切。
在这种深度的融合与感知中,那些之前强行灌入脑海的、来自星骸碎片的破碎信息和画面,如同散落的拼图,开始自动寻找彼此的位置,拼接出更完整的图景:
“园丁”——一个或许早已超越单体文明形态的、无法想象的集合体意识,祂们视有序的宇宙为“苗圃”,播种文明,设定发展路径(光速、物理常数、维度规则皆是其“栅栏”),并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或偏离预设时,进行“修剪”或“收割”,以维持苗圃的“整洁”与“可控”,确保能量和资源流向符合祂们的“规划”。其目的或许是追求某种终极的、冰冷的“完美”,或许是为了抵御更深层的恐惧(如熵增),但无疑,视万千智慧文明为蝼蚁庄稼。
“观察之眸”——园丁打造的自动化工具,既是“监视器”,也是“执法者”。其纯粹的“白”,代表着绝对的“秩序”与“归零”,任何超出“苗圃”规则许可的“变量”(如不受控的混沌、过度发展的科技、触及本源奥秘的文明),都会引发其清理程序。多个“观察之眸”可联动,构成无死角的扫描网络。
“永恒回廊”——苗圃的“管理中枢”兼“仓库”。负责隔离异常区域、储存被收割文明的“样本”(那些凝固的意识琥珀)、执行园丁的指令,同时也囚禁着某些“特殊样本”或“失败实验品”。它并非全知全能,有其运行规则和漏洞,但其力量层级远超寻常文明想象。
“钥匙”——并非实体,而是权限与知识的象征。是理解、干扰甚至一定程度上改写“苗圃”底层规则(园丁设定的枷锁)的关键信息集合体。它破碎散落,可能是有意为之(防止被滥用),也可能是某次巨大变故的结果。星骸碎片是它的载体之一。
“孵化场”——园丁进行极端进化实验或培育特殊“作物”的禁忌区域,往往隐藏着宇宙中最危险也最可能蕴含“变数”的秘密。
“混沌”——园丁计划中最大的“变数”与“BUG”。它并非单纯的破坏,而是代表无限的可能性、包容性和超越设定的演化力。混沌珠,或许是某个意识到“苗圃”真相的、来自园丁内部或外部的存在,创造的“后门”或“病毒种子”。
意念通达,豁然开朗。
许多之前的疑惑和零碎信息,此刻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和归处。一种明悟在林烬心底升起,并非喜悦,而是一种沉重的、看清了棋盘格局后的冷静。
他缓缓睁开了眼睛。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