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共享的初步博弈暂告一段落,那冰冷而高效的“合作机器”旋即转向下一个齿轮——联合勘探。依据协议,双方将组建一支混编勘探队,对“摇篮”周边及星门可达星域进行系统性扫描,重点目标:搜寻更多资源点、监测潜在威胁(尤其是“银月之灾”及不明十二面体的活动迹象)、以及尝试定位其他可能存在的幸存文明信号。
岩裔方面的效率高得令人窒息。协议墨迹未干,一份详尽的《联合勘探行动草案》便已发送至“摇篮”。草案规划了十二条优先勘探航线,覆盖了包括洛林故地周边、多个空间异常点以及数片未曾深入过的星尘云带。人员构成、舰船配置、通讯规程、应急预案……事无巨细,条款清晰,逻辑严密,几乎找不到任何瑕疵,却也冰冷得让人难以呼吸。
“他们甚至计算好了每一条航线上可能遭遇星际尘埃的磨损度及最佳规避方案……”一位人类舰队指挥官看着草案,语气复杂,不知是赞叹还是警惕。
明心道人仔细审阅着草案,目光最终落在了其中一条航线上——那条航线恰好穿过了之前发现“烁星者”文明遗迹的星域,并延伸向一片从未探索过的、被古老星图标记为“徘徊星尘”的区域。
“同意大部分航线规划。但对第七航线(途经烁星者遗迹及徘徊星尘)提出调整建议:我方需加派一艘具备强扫描和人文考古能力的科研舰,并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偏离主航线进行细致勘察。”明心提出了修改意见。他无法忘记逐光族、地心族代表看到“烁星者”遗迹报告时的激动与悲愤,深入调查那段历史,对维系“曙光”内部凝聚力至关重要。
岩裔方面的回应很快:“可以。但科研舰活动范围需严格限定,任何偏离必须提前报备并经联合指挥批准。勘探队主体任务优先级不可受影响。”
讨价还价后,方案确定。联合勘探舰队很快组建完成。岩裔派出三艘他们的标准勘探舰——依旧是那种光滑冰冷的暗灰色梭形舰船,代号“探石者”。曙光联盟这边,则派出了两艘最新型的“巡天”级护卫舰(担任护卫和主力扫描)以及一艘由逐光族科学家和地心族地质学家加入的“寻踪者”号科研舰。
混合编队从“摇篮”三号港区启航,驶入茫茫星海。不同的舰船风格迥异:“探石者”沉默精准,如同冰冷的手术刀;“巡天”舰流畅而充满力量感;“寻踪者”号则显得有些笨重,外部挂载了各种扫描阵列和考古设备。
航行初期,一切按部就班。联合指挥频道内充斥着岩裔指挥官(代号Boulder-1)简洁高效的指令和状态汇报,以及“巡天”舰指挥官沉稳的回应。“寻踪者”号上的学者们则沉浸在初步的环境数据收集中,偶尔发出对某颗奇异小行星成分的惊叹。
然而,当舰队逐渐接近“烁星者”遗迹所在星域时,气氛开始变得微妙。
通过高精度扫描,遗迹的惨状更加清晰地呈现出来——并非剧烈的爆炸摧毁,而是整个恒星系被某种力量抽干了活力,行星冻结,星体轨道凝固在死亡的那一刻,仿佛一座巨大的宇宙墓园。
“能量抽取模式分析……与岩裔提供的恒星能量采集技术有部分相似性,但效率和……残酷程度,天差地别。”“寻踪者”号上的一位逐光族科学家声音低沉,带着难以抑制的悲伤与愤怒。他的族人曾无比渴望稳定的恒星能量,却在此看到了这种力量最黑暗的应用。
通讯频道中一片沉默。岩裔舰船没有任何回应,仿佛那只是一组需要记录的数据。
“申请靠近遗迹中心进行采样。”“寻踪者”号舰长请求。
“批准。限时一标准时。护卫舰提供近距离掩护。”Boulder-1的声音依旧平稳。
就在“寻踪者”号小心翼翼靠近一颗破碎的行星残骸时,意外发生了!
一道极其微弱、却异常尖锐的能量脉冲毫无征兆地从残骸深处爆发出来,瞬间干扰了“寻踪者”号的外部传感器和短程通讯!
“怎么回事?遭遇攻击?”巡天舰指挥官立刻警觉。
“不……不像攻击……更像是一种……自动应答机制?被我们的扫描激活了?”逐光族科学家看着混乱的数据屏,惊呼,“脉冲中包含信息……非常古老的信息碎片!”
几乎同时,艾拉(AI)的声音在“摇篮”控制室和林烬的私人频道中响起(林烬仍在压制碎片,但保持着对外界的感知):【检测到异常信息脉冲!正在尝试破译……信息残缺严重,但关键词识别:‘摇篮’、‘Ω’、‘权限冲突’、‘清洗……’!】
信息指向了“摇篮”和Ω级权限!甚至提到了“清洗”!
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
“立刻屏蔽该脉冲源!停止一切主动扫描!”明心立刻向联合舰队下令。这信息绝不能任由扩散,尤其不能落入岩裔手中!
“寻踪者”号迅速执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