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圣殿”之中,已非言语可以形容其亿万之一。
那里不再是虚拟的精神空间,而是化为了一个由纯粹意念、无限可能性与集体意志光辉构成的奇点。名为《希望宣言》的结晶,并非静止的造物,它是一首流淌的史诗,一幅永不完结的画卷,一道跨越过去、现在与未来的桥梁。它没有固定的形态,观察者所能感知到的,永远是自身期盼在无限可能中的映射,同时又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是这浩瀚图景中一个鲜活的、不可或缺的光点。
《希望宣言》的核心,并非某个具体的乌托邦蓝图。它不承诺永恒的和平,因为冲突与挑战亦是成长与变化的催化剂;它不规定唯一的真理,因为多元与差异才是智慧的源泉;它不保证每个梦想都能实现,因为追寻的过程本身,往往比结果更为珍贵。
它的核心,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种根本性的叙事法则。
这法则由无数共识凝聚而成:
自由,高于预设。 每个生灵拥有选择自身道路的权利,其命运不应被任何外力(无论是“虚空编剧”还是别的什么)强行设定。
可能,高于定数。 未来应是开放的海洋,而非唯一的溪流。奇迹源于相信,变革始于微末。
成长,高于停滞。 无论是个人还是文明,其价值在于不断超越自我,探索未知,而非固步自封或沉溺于永恒的静滞。
包容,高于单一。 不同的声音,相异的理念,多样的形态,共同构成了世界的丰富与坚韧。和谐源于共鸣,而非同化。
存在,意义自证。 生命与文明的意义,无需外部赋予,应由其在创造、体验、连接与传承的过程中,自行定义与彰显。
这法则,便是《希望宣言》的脊梁,是同盟宇宙集体意志向所有试图施加“强制叙事”者发出的、不容置疑的宣告!
此刻,这宣告的时刻已然来临。
宇宙边界,“剧情杀”怪物军团的攻势虽因《希望宣言》叙事势能的削弱而略显迟滞,但“虚空编剧”那被触怒的意志,驱动着它们发动了更加疯狂、不计代价的总攻。漆黑的裂隙扩张到极限,更多、更扭曲的怪物如同决堤的洪水般涌出,其中甚至开始夹杂着一些由“被腰斩故事”、“烂尾世界”的怨念凝聚而成的、更加诡异的“叙事残渣”,它们的存在本身就在污染现实的结构。
“文明史诗屏障”剧烈震荡,光芒明灭不定,部分区域已然出现裂痕!防御,即将达到极限!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林风所化的“永恒之锚”,与那《希望宣言》的集体意志奇点,完成了最后的、也是最彻底的共鸣。
他不再是简单的引导者,他成为了《希望宣言》与当前现实宇宙最强有力的连接点与放大器!
“以众生之期盼为墨。”
“以可能性之海为纸。”
“以吾身为笔——”
林风那浩瀚的意志,如同最沉稳的巨手,握住了那无形的、由整个同盟宇宙气运与信念凝聚而成的“笔杆”。
没有惊天动地的能量爆发,没有撕裂星空的法则显化。
只有一种…存在形式的根本性改写,以一种超越光速、超越维度的方式,席卷了整个战场,乃至同盟宇宙的每一个角落。
首先,是“背景”的变更。
所有正在战斗的同盟战士,所有在后方提供支持的民众,都感到周围的环境似乎发生了某种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依旧是那片星空,依旧是那些星球,但一种无形的“基调”被置换了。之前弥漫在战场上的、由“虚空编剧”强行施加的“悲剧氛围”与“绝望预感”,如同被阳光驱散的晨雾,迅速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充满了张力、悬念与无限可能的“开放氛围”。仿佛他们所处的,不再是一个注定走向毁灭的舞台,而是一个结局未定、一切都可能发生的…冒险故事的开端。
其次,是“角色”的赋能。
每一个同盟生灵,都感觉自己灵魂深处某种枷锁悄然碎裂。那并非力量上的直接提升,而是一种更根本的叙事权限的解放。他们不再是“剧本”中被动接受命运的角色,而是自己人生的“主角”,拥有改变剧情、创造转折的潜在资格。这种资格,赋予了他们在面对绝境时,能够爆发出超越自身极限的勇气与智慧,能够做出那些在“悲剧剧本”中绝无可能出现的、充满创造性的选择。
一名被三头“存在抹除者”包围、本应“注定牺牲”的精英战士,在绝望中福至心灵,没有选择常规的自爆,而是将全部能量注入其战甲的通讯阵列,以一种近乎荒诞的频率,向周围虚空广播了他家乡一首充满生命赞歌的古老民谣。那歌声中蕴含的、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眷恋,竟奇迹般地干扰了抹除者的核心概念,使其动作僵直了一瞬,被赶来的援军趁机击碎!——这,不符合“悲剧剧本”的逻辑,却完美契合《希望宣言》中“可能高于定数”的法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