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民国盗墓秘闻》新卷?文明溯源 第四章 昆仑集结号,玉洞遇奇关
昆仑山的晨光穿透云层,洒在玉珠峰脚下的临时营地。沈青崖带领的小队与林晚秋的团队在此汇合,帐篷外,来自埃及、乌兹别克斯坦的联合勘探队员正调试登山设备,林仲书坐在折叠椅上,手里捧着东巴古籍复印件,与和小雨一起梳理 “昆仑之墟” 的文字线索,而林晓雅则通过卫星通讯,与希腊的索菲亚、墨西哥的卡洛斯保持连线,实时同步全球范围内的暗影会动态。
“根据最新消息,暗影会的车队已经进入昆仑山腹地,距离玉珠峰不到一百公里。” 林晓雅放下平板电脑,神色凝重,“索菲亚说,希腊警方在克里特岛遗址附近抓获了两名暗影会成员,审讯得知他们的目标确实是玉矿洞的太阳器,而且他们手里有一份‘史前机关破解图’,据说是从黑市上高价收购的。”
林晚秋走到地图前,指着玉珠峰的标记:“玉矿洞位于海拔五千二百米的山腰处,常年被积雪覆盖,洞口隐蔽在冰川裂缝旁,只有一条狭窄的山道可以通行。我们必须在暗影会到达前找到洞口,否则他们凭借破解图,很可能先一步拿到太阳器。”
沈青崖举起手中的青铜太阳器,器物表面的阴阳符号在阳光下泛着微光:“这个太阳器或许能成为找到洞口的‘钥匙’。之前在太阳墓,它能与陶片共鸣激活星图,说不定在玉矿洞附近,它也能感应到同类器物的能量,发出信号。”
当天上午,联合小队分成两组向玉矿洞进发:沈青崖、林晚秋带领核心队员携带太阳器,沿山道徒步攀登;老周则带领技术团队,操控无人机从空中搜索洞口位置,同时负责营地的通讯保障。和小雨主动申请加入登山组,他将东巴古籍卷成筒状揣在怀里:“古籍里记载了‘昆仑之墟’的‘辨路之法’,或许能帮大家避开危险。”
登山途中,昆仑山的风雪渐大,脚下的冰层湿滑难行,队员们只能用冰镐凿出落脚点,缓慢前进。和小雨走在队伍中间,不时拿出古籍对照周围的地形,突然,他指着前方一块凸起的岩石大喊:“你们看!那块岩石的形状,和古籍里画的‘玉门石’一模一样!上面应该有阴阳符号的标记!”
沈青崖立刻上前查看,果然在岩石背面发现了阴纹符号,与太阳器上的纹路完全契合。他将太阳器贴近岩石,器物突然发出一阵嗡鸣,符号纹路开始发光,在雪地上投射出一道光柱,指向左侧的冰川裂缝 —— 裂缝深处隐约可见黑色的洞口轮廓,正是玉矿洞的入口。
“找到了!” 队员们兴奋地欢呼,却没注意到远处的雪山之巅,一道黑色的身影正用望远镜观察着他们的动向,正是戴着银色面具的暗影会首领。面具人放下望远镜,对着对讲机冷笑:“看来我们的‘向导’很称职,省得我们费力找洞口了。通知下去,按计划在洞口设伏,等他们拿到太阳器出来,再一网打尽。”
联合小队来到冰川裂缝前,裂缝宽约三米,下方深不见底,只有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的冰桥连接洞口。林晚秋让队员用绳索固定身体,依次通过冰桥,沈青崖则拿着太阳器走在最后,确保器物安全。
进入玉矿洞后,洞内的温度骤然升高,与洞外的严寒形成鲜明对比。洞道两侧的岩壁上,镶嵌着许多半透明的玉石,玉石内部泛着淡淡的绿光,照亮了前方的路。走了约五十米,洞道突然开阔,形成一间巨大的石室,石室中央有一座石台,石台上空无一物,但周围的地面上,刻着与太阳墓相似的放射状纹路,纹路交汇处,有十二个凹槽,每个凹槽里都刻着不同的符号。
“这是‘十二星门’机关!” 和小雨翻开古籍,指着其中一页,“古籍上说,‘昆仑之墟有十二门,对应十二星官,需按星象顺序激活,错则引动石雨’。之前在太阳墓,我门是按阳纹顺序破解机关,这里的十二星门,可能需要结合太阳器的能量才能启动。”
沈青崖将太阳器放在石台中央,器物表面的符号开始旋转,投射出十二道光束,分别对应地面上的十二个凹槽。“光束的顺序应该就是激活顺序!” 林晚秋立刻让队员按照光束出现的先后,在凹槽中放入之前准备好的玉石碎片 —— 这些碎片是从太阳墓的陶片中提取的,带有相同的史前文明能量。
当最后一块玉石碎片放入凹槽时,地面的放射状纹路开始发光,石室的一侧缓缓升起一道石门,石门后,是一条通往更深处的通道,通道尽头的石壁上,刻着一幅巨大的 “太阳之眼” 图案,图案下方,隐约能看到一个青铜器物的轮廓,正是第二件太阳器!
“终于找到了!” 队员阿凯激动地想要冲过去,却被沈青崖一把拉住:“等等!暗影会知道我们来了,不可能这么轻易让我们拿到太阳器,这里一定有陷阱。”
话音刚落,通道两侧的岩壁突然传来 “咔嗒” 声,数十根尖锐的石刺从岩壁中弹出,朝着队员们的方向袭来。沈青崖立刻让队员后退,躲到石门后方,石刺擦着队员的肩膀飞过,扎在石室的地面上,发出刺耳的声响。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