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民国盗墓秘闻》之文明共生 衍生短篇 第四十章 临时通道耗能,玉符补给稳运转
运输保障系统稳定运行一月后,联盟遭遇了 “能量供给失衡” 的新挑战 ——Ω-12 反物质滤网突发大面积泄漏(需从 δ-8 调运 10 片修复涂层)、Φ-9 暗物质储存罐出现二次裂缝(需 ζ-6 支援 8 铜稳定凝胶)、ζ-6 时空裂隙波动加剧(需星环族输送 5 台稳定装置),三文明同时启用临时通道运输应急资源。可运行仅 15 分钟,空间节点发生器的能量消耗就突破上限:Ω-12→δ-8 通道的节点开始 “闪烁”(能量不足导致节点稳定性下降),Φ-9→ζ-6 通道的能量光束亮度减弱 30%,若不及时补充能量,30 分钟内所有临时通道将彻底中断,资源运输被迫停滞。
“是临时通道的‘能量消耗过载’危机!” 莉娅盯着能量监测仪表盘,屏幕上代表能量剩余量的绿色条不断缩短,“每台空间节点发生器每小时需消耗 2000 单位‘星核能量’,三通道同时运行时,总耗能达 6000 单位 / 小时,远超联盟应急能量储备的‘4500 单位 / 小时’供给上限 —— 就像三台大功率电器同时插在一个插座上,插座过载会跳闸,能量供给不足就会导致通道‘断供’。”
负责能量管理的小米,快速调取应急能量库存:“现有星核能量储备仅够支撑当前耗能 18 分钟,就算紧急从各文明调运能量,最快也需要 25 分钟才能抵达,根本赶不上通道中断的时间;我们尝试关闭一台发生器,优先保障 Ω-12 的通道,可 Φ-9 的暗物质泄漏已进入‘15 分钟爆炸倒计时’,关闭任何一条通道都可能引发灾难。”
凯伦尝试用星环族的 “常规能量节流技术”,降低空间节点发生器的能量输出强度 —— 将每台发生器的耗能从 2000 单位 / 小时降至 1500 单位 / 小时。可调整后,临时通道的节点稳定性骤降:Ω-12 通道的节点闪烁频率从每分钟 3 次增至 8 次,能量光束出现 “断点”,运输船在通道中多次遭遇 “空间颠簸”;Φ-9 通道的运输时间从原本的 12 分钟延长至 20 分钟,远超爆炸倒计时。“节流会牺牲通道稳定性与效率,” 凯伦无奈地说,“就像为了省电把空调温度调高,结果不仅不凉快,还可能损坏压缩机。”
阿明翻着爷爷的《守墓聚能秘术》,在 “符阵聚能” 章节中找到关键记载:“高耗之器,需以聚能符阵辅之,借玉符之能,引天地之息补其耗,方得长效运转。” 他兴奋地说:“这种符阵能收集环境中的散逸能量,再通过玉符转化为可用能量,或许能给临时通道补充能量!”
林野将主玉骨符放在空间节点发生器旁,同时启动临时通道模拟运行 —— 符身的橙黄色通道修复光脉突然分出无数 “淡绿色能量感应丝”,像藤蔓般延伸至周围空间,吸附空气中的散逸能量(如宇宙辐射能量、星体余热);更神奇的是,能量感应丝将收集的能量传输至玉骨符后,符身释放出 “金色补给光脉”,直接注入发生器,原本下降的能量条竟开始缓慢回升。10 分钟后,监测显示:发生器的能量消耗从 2000 单位 / 小时降至 1200 单位 / 小时,补充的能量完全覆盖了部分消耗。“玉骨符能感应并补给能量!” 林野眼前一亮,“它的‘能量感应补给特性’能收集环境散逸能量,转化为通道所需的星核能量,还能优化发生器的能量利用效率。我们可以升级系统能量供给模块:用星环族能量循环技术,构建‘能量回收网络’;用湘西聚能符阵古法,绘制‘通道聚能符阵’;最后让主玉骨符作为‘能量补给核心’,实现能量的收集、转化与补给,解决过载问题。”
方案确定后,团队分三组升级能量供给模块:
第一组由凯伦带领,研发 “能量循环回收网络”。他们在每台空间节点发生器旁安装 “散逸能量收集器”,收集临时通道运行中产生的 “废弃能量”(如节点发热、光束散射的能量),通过星环族的 “能量转化器”,将其转化为可二次利用的星核能量;同时,在联盟各文明的运输站点搭建 “能量共享池”,当某通道能量不足时,可从共享池调用其他文明的闲置能量(如 ζ-6 暂时不用的 500 单位能量),实现能量的动态调配。测试显示,回收网络能降低发生器 30% 的能耗,共享池可补充 15% 的能量缺口。
第二组由阿明牵头,在临时通道沿线与发射器周围绘制 “通道聚能符阵”。他们用混合了主玉骨符粉末、星核能量晶体碎屑的 “聚能符墨”,绘制两类符阵:“能量收集纹” 沿通道轨迹分布,像 “能量渔网” 一样,收集宇宙中的散逸能量(如暗物质能量、星云辐射),通过淡绿色能量感应丝传输至主玉骨符;“能量优化纹” 围绕发生器绘制,能优化发生器的能量输出结构,减少 “无效耗能”(如节点过度发热),让每单位能量的利用率提升 40%;在能量共享池旁绘制 “能量导流纹”,引导共享池的能量快速输送至急需的通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