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民国盗墓秘闻》之文明共生 衍生短篇 第二十五章 储备能量分层,玉符融合固保障
能量分流系统稳定运行一月后,联盟的 “应急能量储备库” 却出现了棘手问题 —— 储备库中储存的 127 单位能量,因来源不同(地球地脉能量、星环族星际能量、γ-9 暗能量、β-3 反物质能量),在储存罐内形成了明显的分层:上层是轻盈的星际能量,呈淡金色;中层是粘稠的地脉能量,泛着朱红色;下层是厚重的暗能量与反物质能量,分别为墨黑与银白。
更严重的是,当南极冰原守护点因 “地脉能量骤降” 申请应急支援时,储备库调用的能量竟出现纯度不足 —— 原本应提供纯地脉能量,实际输出的能量中却混入了 20% 的星际能量,导致南极模块的能量缓冲带出现 “兼容紊乱”,不仅没能缓解地脉危机,反而让模块的环境适配功能短暂失效。
“是能量属性差异导致的分层沉淀!” 莉娅拿着能量纯度检测报告,眉头紧锁,“不同文明的能量密度、分子结构完全不同:星际能量密度低(0.2g/cm3),易上浮;地脉能量密度中等(0.5g/cm3),悬浮在中层;暗能量与反物质能量密度高(1.1g/cm3),自然下沉。分层后,调用时无法精准提取单一能量,必然出现纯度问题。”
负责储备库管理的小三子急得直跺脚:“现在储备库有 8 个储存罐,每个罐都混合储存多种能量,要是为每种能量单独建罐,至少需要 20 个罐,不仅成本高,调用时还得逐个排查,根本赶不上应急需求。”
凯伦尝试用星环族的 “能量搅拌技术” 打破分层,可搅拌器启动后,不同能量只是短暂混合,停止搅拌 10 分钟后,又快速恢复分层,甚至因搅拌产生的能量摩擦,让部分地脉能量出现 “变质”,无法再用于地脉模块。“搅拌只能暂时打乱分层,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属性差异问题,” 凯伦无奈地说,“就像油和水,再怎么搅也不会融合。”
阿明翻着爷爷的《守墓能量录》,突然指着其中一页说:“爷爷写过‘合脉符阵’,能让不同地脉的能量‘合而为一’,用于修复断裂的地脉。要是把这个符阵放大,结合玉骨符的能量,说不定能让不同文明的能量也融合起来!”
林野立刻取出主玉骨符,将其放入装有混合能量的检测罐中。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 符身释放出的金蓝色光芒,像一张无形的网,将罐内分层的能量缓缓包裹,原本界限分明的能量层,开始以符身为中心缓慢旋转、渗透,半小时后,罐内的能量竟变成了一种均匀的 “金红蓝黑银” 五色混合能量,检测显示,这种混合能量能同时适配地脉、星际、暗能量等多种模块,且纯度保持在 95% 以上。
“玉骨符能实现能量深度融合!” 林野激动地说,“它的‘能量融合特性’能打破不同能量的属性壁垒,让它们从‘物理混合’变成‘化学融合’。我们可以这样升级储备库:用星环族多能均质技术搭建‘融合反应舱’,让能量先在舱内初步混合;再用湘西合脉符阵,在舱内绘制‘多能共生纹’,强化能量融合效果;最后将主玉骨符嵌入舱体核心,作为融合反应的‘催化剂’,让不同文明的能量彻底融合,形成‘通用应急能量’。”
方案确定后,团队立刻投入储备库升级工作:
第一组由凯伦带领,改造储备库的储存罐,将其中 4 个罐改造成 “融合反应舱”。每个舱内安装星环族的 “多频均质器”,能释放不同频率的能量波,针对不同能量的分子结构,精准打破分子间的排斥力,为融合奠定基础;舱壁采用 “能量渗透材料”,能让玉骨符的融合能量均匀扩散到舱内每一个角落,避免局部能量融合不充分。
第二组由阿明牵头,在融合反应舱内壁绘制 “多能共生合脉符阵”。他们用混合了所有文明能量样本、玉骨符粉末的 “五色符墨”,按 “五行相生” 的顺序绘制符纹:金纹对应星际能量、红纹对应地脉能量、蓝纹对应反物质能量、黑纹对应暗能量、银纹对应其他能量;符阵中心预留出玉骨符的嵌入位,确保符阵能量与玉骨符能量能同步激活。
第三组由林野和莉娅负责,为每个融合反应舱嵌入一块 “玉骨符融合核心”(主玉骨符的分身碎片,保留完整的融合特性)。核心与舱内的多频均质器、合脉符阵联动 —— 当不同能量注入舱内时,核心先释放融合能量,激活合脉符阵;符阵再引导能量按 “五行相生” 顺序旋转;最后,多频均质器释放能量波,加速能量渗透,整个融合过程只需 20 分钟,就能生成稳定的通用应急能量。
升级后的储备库很快迎来实战检验 ——α-7 边缘站点因磁暴加剧,急需星际能量支援。储备库启动融合反应舱,注入星际、地脉、暗能量三种能量,20 分钟后,生成五色通用能量。当能量传输至 α-7 站点时,模块自动识别出能量中的星际属性,快速提取并用于抗磁校准,仅用 5 分钟就缓解了磁暴影响,且能量纯度达到 96%,没有出现任何兼容问题。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