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民国盗墓秘闻》衍生篇?跨洲寻脉 第二十一卷 第八章 辐射区秘影,符显防护遗迹
“羲和四号” 的符号化护盾在三角星簇外围稳定运行第 36 消时,海南文昌星际测控中心的屏幕突然亮起 —— 微型探测器突破辐射区外围,传回了首段清晰影像。画面中,一片被淡蓝色辐射光晕笼罩的地表上,矗立着一座 “符号化穹顶建筑”:穹顶表面布满 “七环星芒与星状双螺旋交织” 的刻痕,底部环绕着 12 根于比邻星 b 遗迹相似的硅晶体柱,每根柱子顶端都镶嵌着一块 “发光晶体”,晶体发出的光芒恰好与辐射光晕形成 “对冲态势”,仿佛在抵御辐射侵蚀。
“这是原生文明的‘符号防护装置’!” 陈院士猛地站起身,手指紧紧盯着屏幕上的穹顶刻痕,“你们看七环星芒与星状双螺旋的交织角度 —— 和陶片上‘辐射状纹路边缘的微小刻痕’完全一致!这就是‘用符号抵御辐射’的实体证据!”
莉莉立刻抓起通信器,向 “羲和四号” 发送指令:“让微型探测器靠近穹顶,重点扫描发光晶体与刻痕的关联!” 她转头看向李博士,语气带着难掩的激动,“探测器的辐射监测数据怎么样?有没有发现异常?”
李博士快速敲击键盘,调出实时数据:“辐射强度比外围低 40%!穹顶周围形成了‘辐射屏蔽区’,发光晶体的能量频率与符号刻痕的振动频率完全同步 —— 这说明防护装置原本是生效的,但现在……” 他突然停顿,眉头紧锁,“晶体的发光强度在间歇性减弱,像是‘能量不足’的症状。”
“能量不足?” 林晓的声音从远程交互系统传来,屏幕上的她正对比穹顶影像与石板星图,“会不会是原生文明没有找到‘能量补给方式’?我发现穹顶刻痕中有一组‘未完成的星链符号’,末端指向三角星簇的核心 —— 或许那里有‘符号能量源’,但他们还没来得及启用就被迫撤离了?”
卡洛斯紧接着补充:“我注意到硅晶体柱的排列方向,和补全后的星图航线完全一致!这像是在‘用建筑标注能量源的位置’—— 可为什么不直接在符号里说明?难道他们连记录能量源的时间都没有?”
就在这时,李博士突然惊呼:“脉冲符号!比邻星 b 方向传回第五组脉冲符号,这次的信号强度是之前的 3 倍!” 他将信号转化为视觉图像,屏幕上立刻出现 “穹顶符号 箭头符号 闪烁的晶体符号” 的组合,“箭头指向穹顶的发光晶体,闪烁的晶体符号像是在‘催促我们激活装置’—— 原生文明肯定在关注我们的探测!”
“激活装置?可我们不知道启动密码!” 莉莉翻开 “护脉传承人日记”,快速翻阅到星图那一页,“日记里没有任何‘符号激活’的记录,远古先民难道没尝试过启动类似装置?” 她突然注意到日记页角的一处折痕,展开后发现是一张 “半透明的符号拓片”,拓片上的符号组合 ——“七环星芒 星状双螺旋 莫比乌斯环”,恰好与穹顶最核心的刻痕完全吻合。
“这是远古先民留下的‘启动符号’!” 陈院士的语气带着震撼,“他们肯定在原生文明的指导下,掌握了激活防护装置的方法,但因为‘归途难寻’,没能把完整信息带回地球,只留下了这张拓片!”
林晓立刻提出建议:“我们可以让微型探测器用‘符号扫描头’,向穹顶核心刻痕投射拓片上的符号组合!说不定能激活防护装置,获取更多信息!”
但周院士的声音突然从指挥中心的通信频道传来,语气带着担忧:“等等!不能贸然激活!我们还不知道装置激活后会发生什么 —— 万一这是原生文明的‘陷阱’?比如激活后释放更强的辐射,或者暴露地球的位置?”
“陷阱?” 莉莉皱起眉,转头看向陈院士,“陈院士,从符号逻辑来看,原生文明的表达方式一直是‘交流大于攻击’,他们有必要设置陷阱吗?”
陈院士沉吟片刻,调出所有脉冲符号的记录:“从第一组脉冲符号开始,他们的核心诉求始终是‘传递信息’—— 从生态数据到星图,再到防护装置,没有任何‘敌意符号’的特征。但周院士的顾虑也有道理,我们对原生文明的‘符号禁忌’还不够了解,比如他们是否有‘激活装置的副作用’没来得及说明?”
李博士突然想到一个关键点:“微型探测器的‘符号解读传感器’,可以先采集穹顶刻痕的‘历史数据’,通过符号的‘磨损程度’判断装置的使用时间!如果装置是‘突然停用’,说明原生文明遭遇了‘突发危机’,或许危机还在持续,激活装置可能会触发危机!”
莉莉立刻调整指令:“让探测器先采集刻痕的历史数据,同时监测发光晶体的能量变化,暂时不激活装置!” 她转头看向团队,语气坚定,“我们不能只靠猜测,要用数据验证每一步 —— 远古先民的‘归途难寻’已经给了我们警示,不能再重蹈覆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