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骨:民国盗墓秘闻》新篇?周原续脉 第二章 祭坑掘秘,承脉铸魂
周原遗址的文物造假案告破后,林晚秋、沈青崖与周教授并未停下脚步 —— 从造假窝点查获的西周甲骨上,除了 “周取商之彝器,融蜀之玉纹” 的铭文,还刻着一幅简易的 “祭祀坑方位图”,图中用 “岐周云纹” 标注出周原遗址核心区的一处葬点,与沈敬之《周原甲骨考》中 “周室祭地,藏商蜀重器” 的记载完全吻合。
“这甲骨绝不是普通的占卜甲骨,而是西周王室记录祭祀藏点的‘方位信物’!” 沈青崖将甲骨与殷墟青铜牌并置,“你看,甲骨上的‘岐周云纹’与青铜牌边缘的纹饰完全一致,说明两者都是西周早期‘文明传承’的标志性器物,共同指向周原的祭祀坑。”
周原遗址考古工作站的郑站长早已按线索勘探:“我们在甲骨标注的位置,发现了一座西周早期的大型祭祀坑,坑内检测到密集的金属信号,且合金成分同时包含殷商青铜、三星堆青铜与西周青铜的特征,很可能就是‘商蜀周融合’的文物藏点。”
祭祀坑位于周原遗址的 “宗庙区” 旁,四周环绕着西周夯土建筑遗迹。当考古队员用细毛刷清理坑口土层时,林晚秋一眼就看到了坑壁上的纹饰 —— 下层是殷商的 “饕餮纹”,中层是古蜀的 “鱼鸟纹”,上层是西周的 “岐周云纹”,三种纹饰自上而下层层叠加,宛如一幅 “文明传承剖面图”。
“这是西周人刻意设计的!” 周教授蹲在坑边观察,“他们将商、蜀、周的标志性纹饰刻在同一面坑壁上,就是为了记录‘周承商脉、融合蜀纹’的文明脉络,这种‘层叠纹饰’在之前的西周遗址中从未发现过。”
随着发掘深入,第一件完整的青铜器从坑中取出 —— 这是一件西周青铜簋,簋身外侧刻着西周 “凤鸟纹”,内侧却暗藏殷商 “夔龙纹” 与古蜀 “玉骨符号”;簋底的铭文更是令人震惊,前半段用商代甲骨文书写 “商王赐彝器于周”,后半段用西周金文书写 “周融蜀纹铸新器”,清晰记录了文物从殷商到西周的传承与改造过程。
“这就是‘商彝周铸’的实证!” 沈青崖用放大镜细看铭文,“西周人没有直接使用殷商彝器,而是将其熔化重铸,加入蜀地纹饰,创造出既有传承又有创新的新礼器 —— 这正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代际创新’的核心逻辑。”
更多融合性文物接连出土:一件西周青铜爵,爵流采用三星堆 “鸟首” 造型,爵身刻着殷商 “饕餮纹”,爵柄镶嵌红山墨玉,柄端还刻着西周 “岐周云纹”,四种文明元素在一件器物上达成奇妙平衡;一套 “三族祭祀玉组佩”,由殷商白玉、古蜀墨玉、西周青玉组成,玉片上分别刻着商、蜀、周的文字,用金丝串联成 “天地人” 三字,象征三族文明共筑西周祭祀体系。
在祭祀坑底部,林晚秋发现了一件堪称 “镇坑之宝” 的文物 —— 一块西周青铜方镜,镜面光滑如镜,镜背雕刻着 “商蜀周文明交融图”:中央是西周宗庙,左侧是殷商使者捧着青铜鼎,右侧是古蜀使者捧着玉璋,下方刻着 “三族共祭,天下归周” 的铭文,镜缘则环绕着从红山传承而来的 “玉骨符号”。
“这面镜子就是西周‘文明融合’的宣言!” 郑站长激动地说,“它用图像和文字直接记录了商、蜀、周三族共同参与祭祀的场景,证明西周的‘天下共主’地位,是建立在融合多文明的基础上,而非单纯的武力征服。”
就在团队整理文物时,沈青崖在青铜方镜的镜钮中发现了一个暗格,里面藏着一张折叠的丝织品 —— 竟是西周人绘制的 “文明传承谱系图”!图中用红线连接红山、良渚、仰韶、三星堆、殷商、西周六大文明,红线旁标注着 “一脉相承,各有创新” 的文字,与现代考古学提出的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理论惊人契合。
“西周人早就懂‘多元一体’!” 林晚秋展开丝织品,“他们清晰地记录了六大文明的传承关系,知道自己的文明是在前代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 这比我们现代的认知早了三千年!”
夕阳西下,众人站在祭祀坑旁,手中捧着从坑中出土的文物。远处的岐山被染成金色,与殷墟的洹河、三星堆的雪山、金沙的平原遥相呼应。沈青崖翻开沈敬之的《周原甲骨考》,最后一页空白处,竟有一行后人添加的小字,笔迹与西周甲骨上的铭文相似:“周承商蜀,续我文脉,后人见之,当知我中华一体。”
“这或许是西周工匠留下的预言。” 林晚秋轻声说,“他们知道自己守护的文明脉络,终有一天会被后人发现。而我们,就是实现这个预言的人。”
郑站长将西周青铜方镜与殷墟青铜牌、红山玉骨甲骨并放在临时展柜中,三种文物的光芒交织在一起,照亮了遗址的夜空。“接下来,我们要将这些文物整理成册,举办‘商蜀周文明融合特展’,让更多人知道,中华文明的‘一体’,是从千年前就刻在骨子里的传承。”
晚风拂过周原,带着青铜与泥土的气息。属于《玉骨:民国盗墓秘闻》的 “周原续脉” 篇章,在西周祭祀坑的文物光芒中,进一步揭开了中华文明传承的密码,朝着还原更完整的 “多元一体” 历史图景,又迈出了坚实一步。
(未完待续)
喜欢玉骨:民国盗墓秘闻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玉骨:民国盗墓秘闻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