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后备箱里的秘密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小区的香樟树梢,秦小鱼就已经把最后一个行李箱塞进后备箱。她穿着件浅灰色的风衣,袖口卷到手肘,露出小臂上那道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疤——那是当年登珠峰时被冰棱划的,如今被岁月磨成了道浅浅的银线。
“念念的录取通知书放好了吗?”她屈起手指敲了敲后备箱盖,金属的回声里带着点不易察觉的紧张。19岁的念念正趴在副驾驶座上补觉,校服外套搭在腿上,露出里面印着大学校徽的T恤,那是昨天特意让她爸去学校周边买的。
“在你包里第二层,”我把保温桶塞进副驾驶的储物格,里面是刚煮的茶叶蛋,“你检查了三遍的,比当年看公司上市文件还仔细。”
秦小鱼瞪了我一眼,却没反驳。她绕到副驾驶窗边,伸手替念念理了理额前的碎发,指尖的动作轻得像怕碰碎的琉璃。“这孩子,昨晚激动得半夜才睡,”她转头时,声音压得很低,“说要自己去报到,不让我们送。”
我笑着摇头。念念从小就独立,高二那年独自去参加夏令营,临走时把行李收拾得比她妈还整齐,可昨晚我起夜时,分明看到她房间的灯亮到凌晨,书桌上摊着的新生报到指南上,密密麻麻写满了标注。
后备箱突然“咔嗒”响了一声,是念念醒了。她揉着眼睛坐起来,校服领口歪着,露出锁骨上那枚小小的银坠——是秦小鱼送她的18岁生日礼物,刻着“向高处去”,和当年珠峰顶上那枚戒指是同个工匠打的。
“妈,你又偷看我睡觉。”她的声音还带着没睡醒的黏糊,却精准地抓住了秦小鱼缩回的手。
秦小鱼脸上泛起点红,转身去开车门:“快下来活动活动,待会儿要坐三个小时的车。”
念念吐了吐舌头,拉着我往单元楼跑:“爸,帮我拿一下床头的兔子玩偶!”
那只兔子玩偶是念念三岁时在福利院领养的,耳朵被洗得发白,却一直被她当宝贝。我推开她房间的门,晨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落在书桌上,除了摊开的报到指南,还有个小小的笔记本,翻开的那页画着三个简笔画小人,手牵着手站在一栋大楼前,旁边写着:“9月1日,和爸妈一起。”
原来所谓的“自己去报到”,不过是19岁少女别扭的逞强。
第二章:沿途的时光机
车刚上高速,念念就戴上耳机靠在窗边,假装看风景,眼角的余光却一直瞟着后视镜里的秦小鱼。她妈正对着笔记本电脑敲敲打打,屏幕上是公司新季度的项目方案,可敲键盘的手指却总在半空停顿——那是她心里有事时的习惯,当年送念念去幼儿园第一天,她在公司也是这副模样。
“妈,你别老看工作了,”念念突然摘下一只耳机,“老师说大学周边有很多好吃的,我们中午去吃黄焖鸡米饭吧?”
秦小鱼立刻合上电脑,像被抓包的学生:“好啊,你想吃什么都行。”她从包里翻出包牛肉干,撕开包装递过去,“这个是你爸特意去胡同口买的,你小时候最爱吃。”
念念的眼睛亮了亮,却没接,反而往我手里塞:“爸吃,你上次说想吃。”
我笑着把牛肉干塞进她手里。这孩子,从小就懂得把好东西留给别人,像极了她妈。那年在福利院,别的孩子都抢着要最大的苹果,只有她把自己的那份分给了更小的孩子,秦小鱼当时就红了眼眶,说“这孩子跟我们有缘”。
车过服务区时,秦小鱼非要下去买冰红茶。念念站在便利店的冰柜前挑了半天,最终拿了瓶低糖的,说“妈你血糖高,喝这个”。秦小鱼愣了愣,接过水时,指尖不小心碰到了念念的手,两人像触电似的缩回,却又在对视时笑出声。
我站在不远处看着,忽然想起念念刚被我们领养时的样子。那时她才五岁,怯生生地躲在秦小鱼身后,叫“妈妈”时声音细得像蚊子,可现在,她已经比她妈高出半头,能自然地接过妈妈手里的水,还会记得提醒她“少喝甜的”。
“爸,你看!”念念突然举着手机跑过来,屏幕上是张老照片——那是她十岁时的全家福,秦小鱼穿着件红色的冲锋衣,我背着她站在雪山脚下,念念坐在秦小鱼的肩头,手里举着个啃了一半的苹果。
“这张照片你还存着啊?”秦小鱼凑过来看,手指在屏幕上轻轻摩挲,“当时你说要爬那座小山,结果爬到一半就哭着要抱。”
“那是因为山上有毛毛虫!”念念不服气地反驳,脸颊却红了,“再说,最后是爸爸背我下来的,你还说我是‘小累赘’。”
“我那是……”秦小鱼的声音突然卡壳,转身去拿货架上的面包,耳根却红得像熟透的樱桃。我知道她想说什么——当年念念刚被领养时,她总怕自己不够好,夜里抱着我哭,说“我连给她梳辫子都不会,怎么当妈”。
可现在,她能精准地记得念念不吃香菜,知道她喜欢把草莓酱抹在面包边缘,甚至清楚她每个月那几天需要喝红糖姜茶。这些藏在时光里的细节,早已把“领养”两个字磨成了血肉相连的羁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