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蹲在静海边缘,掌心贴着那抔焦黑的月壤,像按在一块烧透的墓碑上。
第七次播种失败了。
三小时——从注入蓝藻到碳化成灰,快得像是大地张嘴吐出了一口死气。
微尘育母的全息影像在我头顶炸开,数据流狂飙如暴雨:“这不是贫瘠!是死亡本身在排斥生命!你往坟头撒花,花能活吗?啊?”
她声音尖利,却没骂错。
我把右手缓缓抬起来,双环纹身正在渗出一丝金液,那是根须网络最后的活性分泌物,是我用身体转化的生命力。
它滴进土壤的瞬间,嗤地一声蒸发,连个泡都没冒。
没用。
这土不吃命。
它要的不是能量,不是营养,不是算法优化……它要的是“节奏”——那种只有活过、呼吸过、被风吹过、被雨淋过、被千万双赤脚踩过的土地才懂的节律。
我想起了我爸。
他死在启明农庄的最后一场沙暴里,临走前还在录音笔里哼那首跑调的《茉莉花》,夹杂着脚步声、喷雾器咔哒开关、蚯蚓翻土的窸窣。
他说:“种地不是喂机器,是哄土睡觉。”
我翻出了那盘老磁带。
玉兔集群围在我身边,银白色的纳米虫群静静悬浮,像一片微型星河。
我把录音导入它们的核心程序,设定每日黎明沿耕带巡游播放,频率锁定在38Hz——地下菌群最易共振的波段。
“别急着发芽。”我对微尘育母说,“先让土听听地球的脚步。”
她冷笑:“声音能长出根?那你干脆唱摇篮曲算了。”
我没反驳。
我知道她在怕。
她不是不信,她是不敢信。
一万年了,广寒宫只信数据、逻辑、可重复的实验。
而我现在做的,像是巫术。
但我清楚,文明重启的第一步,不是科技,是记忆。
我叫来戌土。
他肩上的机甲还带着焊疤,右臂是临时拼接的合金杆,但动作依旧沉稳。
我指着播音路径,让他挖九道浅沟,不深,仅够覆住脚踝,再灌入混合纳米修复剂的菌液。
“伪装成导流渠。”我说。
他抬头看我:“其实……是声波传导网络?”
我点头。
土听不见人话,但它记得水怎么流,记得根怎么走,记得生命是如何一寸寸爬过大地的。
我们不是在播种,是在重建一种对话——用地震般的脚步模拟雨水渗透的节奏,用喷雾器的咔哒声唤醒休眠的孢子。
第三天黎明前,露语者突然传回信号。
异常。
就在父亲录音播放到“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那一句时,某段耕带的土壤电导率出现微弱波动——持续1.7秒,振幅0.04毫西门子,形如心跳。
我屏住呼吸,立刻调慢音频速度,将脚步声间隔延长0.3秒,模拟人类缓步行走的真实节奏。
不能太快,太快像逃难;不能太慢,太慢像送葬。
必须是巡视温室的那种步伐——熟悉、安心、日复一日。
当晚,玉兔集群捕捉到一缕热信号。
极其细微,藏在地下1.2米处,温度比周围高0.08℃,持续时间47秒。
代谢热。
但不是来自我们投放的任何菌种。
是月壤深处,某种未知有机物的自发反应。
“它醒了?”戌土站在犁尖旁,低声问。
他的机械手指轻轻护住那片区域,动作轻得像在盖被子。
我没有回答。
我盯着监测屏,心跳比屏幕上那道波动还乱。
这土,真的在听。
它不是死的。它只是睡得太久,久到忘了自己曾是母亲。
我忽然明白为什么常曦万年来没能重启生态。
她太完美了——她的算法精确到纳秒,她的系统无懈可击,但她没有“错误”。
她没有我爸那种跑调的歌声,没有他踩碎枯叶的脚步,没有那种笨拙却真实的、属于地球的呼吸。
我们用一万年造出了神迹,却忘了怎么做一个农夫。
第五夜,我独自站在耕带中央。
录音仍在播放,父亲的声音穿过月尘,在寂静中低语。
玉兔安静巡游,戌土守在沟渠边,微尘育母关闭了所有警报界面,第一次,她选择沉默观察。
我低头看着自己的手。
右臂的双环纹身已经暗淡,根须网络不再向我索取,反而开始反哺——丝丝金流回涌皮下,像是大地在轻轻拉住我的脉搏。
可就在这时,我感觉到一丝违和。
太顺了。
仿佛这片土地,正顺着我们的节奏,一点点醒来——但它醒来的,真的是“生命”吗?
还是另一种……更古老的东西?
我望向远处的地平线。
风又起了,黑色沙粒卷起,像灰烬般掠过荒原。
那里,曾是我们第七次尝试播种的地方。
而现在,那片焦土的边缘,竟浮现出一道极细的裂纹——蜿蜒如根,却又不像自然形成。
像是……被什么从下面,轻轻划开的。第五夜,我做了一个决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