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第一天。
沈瑜被分到和小孩子们一组--捡豆子。
看到比自己小三岁但高一头的军子都去捆豆子、装车,赚八个工分了。自己鹤立鸡群一样,和一群小孩子们一起跟在割豆子的大人后面捡那些落下的豆杆子。还有捡那些已经炸开落在地上的黄豆粒沈瑜有点脸红。
每个孩子前面挂一个布袋,沈瑜姐弟也不例外。看到有的孩子偷偷把黄豆粒藏起来一点,沈瑜一点都不意外。前世就听老一辈的说过了。在这里沈楠也被好朋友提点过了,让沈瑜给他也缝了暗袋,当然沈瑜自己也有。所谓入乡随俗嘛!道德标准不能太高嘛。
这不停的弯腰其实也挺累的,沈瑜也想去割豆杆,有十个工分呢!可是试了一下挺扎手的,想想自己前世的手,马上理智回笼--咱又不差钱!提醒自己--这世要娇养自己的。
社员们的工作热情很高,干得特别快。有割的,有捆的,有往回挑的,还有用板车往回拉的,都弄到晒谷场去晾晒。
沈瑜一上午才赚了一个工分。连沈楠都有两工分呢,这让她情何以堪。沈楠安慰她:“你早回来给我们做饭才耽误的,不是你干得少。”
下午沈瑜卖力了一些,也不过是两个工分。几个赚一工分的小孩子还都夸她很厉害。
唉!当丢脸成为习惯就不算什么了。
晚上回去沈瑜把秋收的场景都写到了文章里。她还用空间里的数码相机,偷偷的拍了一些照片,留到老了以后回忆。
第五天,公社领导下来查看秋收的情况。沈瑜第一次见到了大队书记张为民。
青山大队原来十五个小队,前年分成两个大队--青山大队和兴华大队。张为民之前就是大队书记,干得非常不错,所以就一直兼挑两个大队的书记。
沈瑜他们来的前两天挂锄后,张书记就跟着公社书记去其他先进公社学习了。前几天回来了,但他家在兴华大队那边,所以白天来过几次沈瑜没有看到。
张为民三十多岁,一米七五左右的个子,不算魁梧,皮肤有点黑,长得倒是不错,一双眼睛炯炯有神的。据说社员都很信服他,也挺怕他的。
公社书记姓胡,也是四十岁左右的样子。几个人也和社员一起割了一个多小时的豆子,干活的速度还不慢呢。
中午都在地头吃饭,吃完就上工。胡书记也和社员们一起,很亲民的样子。
沈瑜提前回去做了饭给张奶奶,然后带着饭盒回来给沈楠,沈楠和孩子们一起吃,她就坐在旁边倚着大树闭目养神,离书记们远远的。
结果就听到大队长喊她。沈瑜莫名其妙的被叫到领导们面前,就听大队长很自豪的介绍她:“这就是沈瑜,是我们这最小的下乡知青了。别看人小,能干着嘞!歌唱的也好。经常教孩子们识字、唱歌的。”
回头又对沈瑜说:“小沈知青,给书记领导们唱一个!”
沈瑜在心里嚎叫:什么鬼?!那些小时候家里来客人,被家长逼着背诗表演的情景再现了?她确实教孩子们认字了,也确实教了儿歌,可是那是在自己家啊!也没有外人,自娱自乐的唱着玩儿的,您老人家从哪里听到我唱歌好听了...
喜欢穿到哪里苟哪里请大家收藏:(064806.com)穿到哪里苟哪里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