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柴皓如此坚信,李纲等臣民对柴皓与大周的期许,甚至比他更为热切。
自古以来,从未有 如柴皓这般英明神武、爱民如子,短短数年便扭转乾坤,开创盛世。
如今大周横扫北境,平定西夏,威慑高丽,擒获叛贼田虎,疆域辽阔,威震四方。
即便汉唐鼎盛之时,亦难与今日之大周比肩!
历史上刘彻虽开疆拓土,却耗费数十年光阴,耗尽文景积蓄,致使百姓困苦不堪,最终不得不颁布轮台诏书以谢罪天下。
盛唐气象亦是昙花一现,数代积累毁于一旦。
唯我大周,开国即显盛世之姿!
此刻尚属赵宋靖康元年,半月之后方为大周昭武元年开端。
昭武初年便现此等盛世气象,柴皓陛下英明神武正值壮年,正是开疆拓土之时。
假以时日,大周必将达到何等鼎盛?
此等盛况,李纲等人连想象都不敢!
可谓远胜赵宋十万倍!
在雄壮的周皇破阵乐中,柴皓策马入汴梁。
然未直入皇城,先赴太庙所在。
汴梁太庙始建于朱温建后唐之时,历经北汉、后周扩建,至赵宋时已极尽恢宏。
故柴皓灭宋后未重建太庙——赵宋虽外战怯懦,然太庙修建之庄严华美,正配我大周威震四海之气度,与纵横两万里之山河!
换言之,赵宋皇室不配享此煌煌太庙。
唯我大周盛世,方堪匹配!
少顷,柴皓率凯旋将士并李纲、李若水等文武臣工抵太庙。
因太庙虽宏伟却容量有限,除文武重臣及有功将士外,仅遴选汴梁德高长者入内观礼。
其余百姓则于墙外观礼。
柴皓入太庙时,柴进早已恭候多时。
身为天子嫡亲叔父,柴进实为柴皓在世至亲。
柴皓幼时多得叔父抚育。
为专心教养柴皓,柴进如卢俊义般重武轻色,终身未育子嗣,可谓呕心沥血。
无论柴皓作何决断,这位叔父始终率领柴氏一族鼎力支持。
大周立国后,这位功勋卓着的叔父自然晋封王爵。
不仅贵为大周亲王,更任皇族宗正,执掌宗庙祭祀诸事。
在柴皓挥师北伐之际,正是这位皇叔柴进以监国身份坐镇汴梁。虽无惊世之才,但柴进恪尽职守,将监国职责履行得井井有条。朝中政务自有李纲、李若水、陈东等贤臣操持,军需调度亦安排妥当,柴进只需批阅确认即可。
当文武百官出城迎驾时,身为宗正的柴进却留守太庙,为即将举行的献俘大典做最后准备。太庙门前,柴进整肃衣冠,向凯旋的皇帝行大礼:恭迎陛下得胜还朝!尽管身为叔父,但君臣之礼丝毫不敢怠慢。
此刻柴进眉宇间难掩喜色。作为柴氏后裔,他年少时也曾暗怀复国壮志,广纳门客,结交豪杰。然而历经世事沉浮,终认清赵宋百年根基已固,自己又才具 ,只得将这份心思深藏心底。直到柴皓展露头角,他才重燃希望,倾尽家财为侄儿延请名师,更邀得周侗传授武艺。
如今看着龙袍加身的侄儿,柴进不禁热泪盈眶。这个曾只敢在梦中浮现的场景,竟由柴皓以一己之力实现。新朝版图远超当年后周,列祖列宗若泉下有知,定当欣慰——柴进虽庸碌半生,却为柴氏培养出如此麒麟儿!
柴进并未因皇叔身份而骄纵妄为,反倒愈发谨言慎行。
他深知柴皓要缔造的是何等恢弘的王朝,岂能因私废公?每逢面圣,必以臣礼叩拜,连衣袂摩擦的声响都透着庄重。
叔父何须如此!柴皓搀住那袭紫袍时,指尖触到对方手背的茧——这是当年共举义旗时并肩策马磨出的痕迹。
柴进却退后半步,玉笏在殿砖叩出清响:礼崩则国危。若老臣恃宠逾矩,他日边关将领便可效仿,税官便能盘剥。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啊!
声浪撞在蟠龙金柱上,震得丹墀下众臣心头一颤。几个正捻须微笑的将领突然僵住,有人下意识去扶歪斜的玉带。
他们想起半月前京兆尹被当街问斩——那人是柴皓乳母之子,因强占民田抵死不认罪,最终被三司会审定谳。
柴皓眼底泛起暖意。他看见御史大夫悄悄挺直了佝偻的背,瞥见兵部尚书把玩玉佩的手垂了下来。
这江山如新淬的剑,既要斩前朝积弊,更要防自身生锈。
当献俘的号角响彻太庙时,柴进执礼如仪的身影,比任何刑律更令群臣警醒。
蓝玉私蓄死士,暗中逾越礼制,更纳北元王妃为妾,触犯 忌讳。
朱元璋尚在时,蓝玉便仗着军功骄横跋扈,肆意妄为,终致朱元璋兴起蓝玉案,牵连数万人。
并非朱元璋狠辣,实乃淮西勋贵恃功而骄,败坏法度。相较之下,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手段温和许多。
然而对柴皓而言,无论是汉高祖、明太祖诛戮功臣,还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皆非他所愿。
他虽得天下,却毫不忌惮麾下文武,更不视他们为鸟尽弓藏之患。相反,他期望这些功臣能继续为大周效力,文武兼济,造福苍生,同时享其应得荣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