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时的晨钟刚过三响,终南山的雾气尚未完全散去,林越已换好青色道袍 —— 袍角绣着的 “云纹” 被晨露打湿,泛着淡淡的光泽。他捧着一卷线装《道德经》站在前殿门口,书页边缘的破损处用细麻线修补过,是 “林越” 过去十年反复翻阅的痕迹。指尖触到泛黄的纸页,新身体的记忆碎片悄然涌动:8 岁那年,玄清道长手把手教他认字,第一句便是 “道可道,非常道”。
殿内香烟缭绕,檀香从铜炉中缓缓升起,混着晨雾的清冽,形成独特的香气。二十余名清虚观弟子整齐地跪坐在蒲团上,玄清道长手持象牙木简,正逐句讲解《道德经》第一章:“昨日讲到‘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今日我们细究‘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所谓‘无欲’,并非断绝念想,而是修炼时摒弃杂念,让心神与天地相通;‘有欲’,则是在入世时保持清醒,洞察万物的边界……”
道长一边说,一边用木简在青石地面画出 “太极图” 的轮廓:“你们看,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正如‘无欲’与‘有欲’,看似对立,实则相辅相成,这便是道家的辩证之理。”
林越凝神倾听,手中的狼毫笔在宣纸上游走,记录下道长的讲解要点。他发现,道家 “无为而治” 的思想,竟与现代管理学中的 “扁平化管理” 有相通之处 —— 减少不必要的干预,让事物自然发展,反而能达到最佳效果。更令他惊讶的是,当他理解 “万物负阴而抱阳” 时,体内的玄门内功突然有了细微反应:原本在 “膻中穴” 附近滞涩的气流,竟缓缓向 “丹田” 流动,像是被无形的力量引导。
就在这时,眼前的面板弹出淡蓝色提示,修补了道学理论与内功的关联逻辑:
【检测到宿主深入理解道家经典,且道学思想与玄门内功产生共鸣,解锁 “道学理论” 技能!
道学理论:入门 12.8%
当前掌握:《道德经》前 20 章核心释义(含 “有无辩证”“阴阳相生”“无为而治”)、基础卦象解读(太极、两仪)
技能效果:精神集中度 3%(减少修炼杂念),玄门内功运转效率 5%(因 “阴阳相生” 思想优化内力流转路径),突破内功瓶颈概率 2%
提升途径:每日听道长讲道( 1.2%/ 次,需记录 300 字以上心得)、精读道经( 0.8%/ 小时,需标注重点批注)、参与道学讨论( 2.5%/ 次,需提出 1 个有效观点)】
面板提示消散的瞬间,林越明显感觉到体内的玄门内功更流畅了 —— 温热的气流沿 “任督二脉” 循环,没有了此前的滞涩感,连指尖都泛起淡淡的暖意。他愈发专注地投入早课,连殿外斑鸠的鸣叫声都未曾分心,笔下的心得记录也愈发详细,甚至标注出 “‘无为’与内功修炼的关联” 这一延伸思考。
巳时(9-11 点),早课结束。按照清虚观 “晨课、午作、晚修” 的规矩,弟子们需轮流参与道观洒扫与草药养护。林越提着木桶与竹扫帚,跟着二师兄赵青走向后院的药圃。赵青身着同色道袍,腰间系着玄色腰带 —— 这是玄门内功第一层大成的标志,他比林越大三岁,平日里对师弟们颇为照顾,尤其在林越生病时,常替他分担任务。
“你昨日刚退烧,药圃地面刚浇过水,滑得很,” 赵青一边走,一边从怀中掏出一块粗布巾,递给林越,“若是觉得头晕,就坐在旁边歇着,我替你扫那片柴胡田。”
“多谢二师兄,弟子无碍。” 林越接过布巾,指尖触到布巾上的补丁 —— 这是赵青自己缝的,针脚虽不整齐,却很结实。两人来到药圃前,只见半亩大小的田地里,整齐地划分出十余块区域,分别种植着柴胡、当归、紫苏、甘草等草药。每块田前都立着小木牌,用墨笔标注着草药名称、播种时间、每日浇水量,甚至还有 “病虫害记录”:“当归,七月初三,发现蚜虫,用艾草汁防治”。
林越拿起扫帚,按照记忆中的方法清扫药圃小径。竹扫帚的柄已被磨得光滑,握在手中刚好贴合掌心 —— 这是 “林越” 用了三年的工具,扫帚头的竹枝虽有些磨损,却依旧坚韧。他动作轻柔,避开脚下的草药根部,将落叶与碎石扫进竹筐,连藏在 “紫苏” 叶下的小石子都未曾遗漏。
赵青提着木桶,走到几株叶片发蔫的紫苏前,一边浇水一边讲解:“紫苏喜温怕涝,每日辰时浇一次水,每株浇半瓢即可,多了会烂根;你看这株,叶片边缘发黄,就是昨日浇水多了,” 他指着紫苏的根部,继续说道,“得松松土,让根部透透气,否则药性会减弱。”
林越一边听,一边默默记在心里,还从怀中掏出小本子,快速记录下 “紫苏养护要点”。当他清扫到药圃角落的当归田时,发现几株当归的叶片上沾着细小的蚜虫 —— 约有米粒大小,通体绿色,正趴在叶片背面啃食。他下意识地伸手想去摘除,赵青连忙快步上前制止:“不可用手碰!蚜虫身上有细毛,沾在叶片上会影响药性,还会传染其他植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