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金锁顿开商海阔,素手忽擎惊浊浪(为书友想你叶加更)
汪细卫揣着两样沉甸甸的收获,离开了玄云观。
一样是体内那颗安分下来、可以正常修炼却依旧神秘的混沌金丹,这是解决他性命之忧的最大收获;
另一样,则是玄云道长递过来的这个存折和一枚新刻的、还带着松烟墨香的私章。
后者,更像是意外之获。
那存折上明晃晃的数字,如同一道惊雷,反复在他脑海中炸响。
四百万!整整四百万!
这笔巨款,足以在村里盖起几十栋最气派的楼房,能让一家人几辈子衣食无忧。
可玄云道长将其交给他时,那神情淡然的就像是随手给了邻家孩子几颗糖,只附带了一句:“挣到了就多还点,挣不到就少还点也无妨。”
这份轻描淡写,反而让汪细卫感到一种不真实的眩晕。
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家财万贯的长辈,随意塞给晚辈十块钱零花,浑不在意地说:“拿去,自己看着买点喜欢的。”
这种视金钱如无物的超然,深深冲击着汪细卫这个从小深知一分一厘来之不易的灵魂。
山风拂过林梢,带来草木的清新气息,却吹不散他心头的纷乱。
他沿着蜿蜒的下山路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目光有些游离,心思早已飞到了九霄云外。
他本性稳重,甚至有些执拗,最不愿意欠下难以偿还的人情债。
此前,他正因为资金短缺,虽说七凑八凑的,账面上有个四五十万可以动用的金额。
可他在规划砂石场和承接修路工程时,处处捉襟见肘,许多大胆的想法只能停留在脑海里,如同被绳索捆住了手脚,空有一身力气却施展不开。
这四百万,无疑是一把锋利的剪刀,瞬间剪断了束缚他的绳索。
他在修建临乡政府大楼的时候,他第一次清晰地认识到机械与纯粹人工之间那令人绝望的效率鸿沟。
搅拌机轰鸣着,一天就能完成几十个工人数日的搅拌量;一个简易的滑轮升降机,轻而易举地将建材送到高处,省去了多少肩挑背扛的艰辛……
那种效率,至今记忆犹新。
“如果……如果我的工地也能有挖机来掘土,有推土机来平整地基,有压路机来夯实路面……”
这个念头一旦升起,便如同野草般在他心中疯长。
他仿佛已经听到了机器轰鸣的悦耳声音,看到了工程进度飞速推进的景象。
然而,现实的冷水很快泼了下来。他猛地甩了甩头,像是要驱散这过于诱人的幻象。
“不行,不能昏了头!”
他在心里告诫自己,“满打满算也就五公里的路段,魏书记答应我的,甚至更少。”
“为了这五公里,就去买动辄几十万上百万的大型设备?”
“那恐怕把这五公里的利润全填进去,都未必够本!这简直是把钱往水里扔,连个响动都听不见!”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刚刚沸腾起来的血液又迅速冷却。
这四百万像是一座金山压在他肩上,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底气,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抉择压力。
该如何用好这笔钱,让它真正生出更多的钱,而不是打了水漂?
这个问题,比他在观星台上面对体内暴走的金丹时,似乎也轻松不到哪里去。
他就这样心不在焉地走着,眉头时而紧锁,时而稍展,嘴里偶尔还会无意识地喃喃自语,计算着某些模糊的数字。
沿途的溪流潺潺,鸟鸣清脆,山花烂漫,这些平日里能让他驻足欣赏的景致,此刻却全然未能映入他的眼帘。
他的心神,已经完全被那四百万巨款和随之而来的、纷繁复杂的可能性所占据。
脚步虽然踏在通往省城的山道上,但他的灵魂,仿佛已经提前抵达了那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喧嚣世界。
……
沙硕地的天气越来越冷,午后的阳光带着些许暖意,洒在还未全部冻住的田垄上。
潘高园正弓着身子,一锄头一锄头地翻垦着板结的土地。
锄头落下,带起湿润的泥土气息,那是孕育生机的味道。
她干得很专注,额角沁出了细密的汗珠,脸颊也因为劳作泛着健康的红晕。
外套的衣襟早已敞开,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旧棉衫,却难掩她日渐丰腴的身段。
她强迫自己不去想那个远行的人,将所有的思念和担忧都化作手臂的力量,倾注在这片土地上。
她盘算着抓猪仔的事,盘算着积肥,盘算着明年地里的收成……
任何能占据她思绪的事情,都好过那无时无刻不在的牵挂。
“高园妹子,在翻地呢?”
一个带着几分刻意亲昵的男声从田埂上传来,像一根针,猝不及防地刺破了她努力维持的平静。
潘高园动作一顿,缓缓直起长时间重复动作、有些酸胀的腰。
阳光下,田闻祥穿着一身半新不旧的中山装,头发梳得油亮,正站在田埂上,笑吟吟地看着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