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历日,新地球城的星际外交厅内弥漫着庄重而期待的气氛。银辉与绿星族首领绿核分别坐在大厅两侧特制的座椅上,这些座椅根据两个文明成员不同的生理特征进行了专门设计。银辉所在的座椅采用坚固的合金框架,表面覆盖着适应恐龙人鳞片结构的柔软材料,座椅高度经过精确计算,确保恐龙人特有的长尾能够得到舒适安置;而绿核的座位则是一个充满营养液的生态舱,内含有助于光合作用的特殊溶液,确保这位植物型智慧生命体能够保持最佳状态。
双月的光芒透过特制的晶体穹顶,经过精密的光学折射,在镶嵌着星核结晶的地面上投下交错的光斑。穹顶的晶体经过特殊处理,能够自动调节透光率,确保室内光线始终保持在最适合两个文明成员的500-800勒克斯。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臭氧味,这是恐龙人喜欢的环境气味,同时也有绿星族释放的促进光合作用的特殊气溶胶,这种气溶胶还带有清新的植物芳香,营造出两个文明都感到舒适的氛围。
绿核的植物触须发出柔和的光波动,这些光波在空气中形成可见的涟漪。通过意识共鸣,他向银辉传递信息:"尊敬的银辉阁下,经过六个地球年的观察与信任建立,现在是时候与您分享绿星族守护了无数代的一个古老秘密了。"绿核的主体发出淡淡的翠绿色光芒,这是绿星族表示重要事务时特有的生物发光现象。他的叶片随着话语的节奏轻轻摇曳,释放出带有信息素的微光粒子。
随着绿核的意识波动,大厅中央的全息投影开始显现出复杂的星图。这些星图与现代星图有着明显的差异,坐标系采用了一种古老的八分位法,显示出极其古老的起源。星图上的标注使用了一种流动的光纹文字,这些文字似乎在不断重组变化,展现出超越现代科技的动态信息展示方式。投影仪发出的嗡嗡声与绿核的生物光波频率形成奇妙的和谐,仿佛两个不同科技体系在此时产生了共鸣。
绿核继续传达,他的意识波动在空气中形成可见的光纹:"我们的祖先通过独特的意识传承方式,在每个新生代绿星族的基因中埋藏了这个记忆片段。这种传承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通过量子纠缠的方式,将关键知识编码在我们的光合作用系统中。记载显示,存在一个名为'星灵文明'的远古智慧种族,他们存在于五万至七万年前,掌握着超越想象的跨星系航行技术,能够通过空间折叠技术在恒星间瞬间移动。"
投影聚焦到绿环星东南5.3光年处的"雾霭星云"。天文监测数据显示,这个星云内部的伽马射线强度达到500西弗/小时,是恐龙人承受极限的1000倍。星云的直径达2.4光年,内部充满了高密度电离气体和宇宙尘埃,可见度不足100公里。长期观测资料显示,这个星云的形成时间与星灵文明消失的时间基本吻合,大约在五万三千年前。星云内部还检测到异常的空间扭曲现象,表明那里可能存在大型的人造空间结构。
银辉的鳞片因兴奋而微微竖起,他强健的尾巴不自觉地轻轻拍打地面,这是恐龙人专注思考时的典型表现。他立即召集了紧急科学委员会会议。与会的30名顶尖恐龙人专家围绕椭圆形的会议桌就坐,每个人面前都升起个人全息显示屏。专家们的复眼中闪烁着既兴奋又谨慎的光芒,他们的爪子在控制面板上快速操作,调取着相关数据。
天文部门负责人调出实时监测数据报告显示,雾霭星云内部有强烈的空间乱流,等离子体湍流速度达到每秒500公里,足以撕裂未经特殊防护的航天器。更危险的是,星云内部还存在周期性爆发的量子涨落现象,这种涨落会随机改变局部的物理常数,对常规飞船系统造成致命威胁。
防卫部门展示了历史上3艘在雾霭星云失踪的探测艇最后传回的数据包。数据显示它们都遭遇了未知的能量扰动,飞船系统在0.3秒内全面崩溃。其中一艘飞船的日志记录显示,在失联前检测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能量签名,这种能量似乎能够干扰物质的量子态稳定性。
医疗部门特别提醒要注意可能存在的意识干扰风险。根据绿星族提供的资料,星灵文明可能掌握了高级的意识科技,他们的遗迹中或许存在能够影响生物思维的装置。建议探索队配备最新研发的量子级防护服,这种防护服内置了神经屏蔽层,可以保护使用者免受意识层面的攻击。
就在团队激烈讨论时,星轨的指引以梦境的形式降临。银辉在睡梦中看到雾霭星云的详细三维星图,星图分辨率高达0.001角秒,其中清晰标注出一条安全的航道。这条航道巧妙地避开了最危险的空间乱流区,总长度比直线距离只多出15.7%。梦境中还显示,遗迹入口需要特定的能量频率才能激活,精确参数为125.36兆赫,而绿星族的绿晶正好与这个频率匹配。更重要的是,梦境内还提示了激活序列:需要先以低频脉冲激发遗迹的识别系统,再逐步提升到目标频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