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楼内,敛息阵的光晕微弱地波动着,将黄一梦的气息与外界隔绝。她并未因暂时的安全而松懈,脑海中飞速梳理着已知的线索。
阴蠡,筑基散修,目标明确:祭坛石柱与她本人。
其对石柱的兴趣似乎源于所谓“上古巫祭之道”,那对自己呢?是因为解蛊之事,还是…他察觉到了什么更深层次的东西?
比如安魂定魄灯?虽然此灯已被精心遮掩,但筑基修士的灵觉不容小觑。
硬拼绝无胜算,唯有智取,或…伺机远遁。
她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几个原本偷偷张望的孩童已被闻讯赶来的妇人紧张地拉走,躲回了自家的吊脚楼。
但其中一个小女孩挣扎间,嘴里似乎无意识地哼唱着一段不成调的、发音古怪的歌谣,依稀能听到几个重复的音节“…黑水潺潺…蛇眠眠…石眼开…”
黄一梦心中微微一动。孩童的歌谣,往往是古老传说或部落历史最原始、最不经雕琢的传承方式。
【向寨中孩童打听古老歌谣或传说】→〖中中签〗:平,或有所得,然信息零碎,需自行甄别。】
【直接询问乌蟒或族老】→〖中下签〗:小凶,易引阴蠡警觉,且族老所知可能已被刻意修饰。】
显然,从孩童处入手更为隐蔽安全。
她略作思索,从储物袋中取出几枚之前在寨中用丹药换来的、南疆特有的甜浆果。这种果子对孩童有着极大的吸引力。
稍作等待,估摸着祭坛那边的阴蠡一时半会儿不会结束探查,她悄然撤去敛息阵,气息恢复如常,然后拿着浆果走出竹楼。
她并未直接寻找刚才那几个孩子,而是看似随意地走向寨子边缘几个正在玩泥巴的稍大些的孩童。
“喂,小家伙们。”黄一梦脸上露出一个温和的笑容,晃了晃手中红艳艳、散发着诱人甜香的浆果,“谁能告诉我,寨子里有没有什么好听的、古老的歌谣?就像…嗯…关于那条大石蛇的?”她指了指祭坛方向。
孩子们立刻被浆果吸引,眼睛发亮地围了过来,但又有些怯生生地看着她。对于这位神秘的“墨大人”,他们既好奇又带着一丝敬畏。
一个胆子稍大的男孩咽了口口水,抢先道:“我知道!我知道‘黑水歌’!阿婆小时候唱过!”他磕磕绊绊地哼唱起来,调子古怪,词句含糊,确实有“黑水”、“蛇眠”、“石眼”等词,但断断续续,不成体系。
另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急着补充:“不对不对!是‘蛇神醒了找眼睛,眼睛藏在星星里’!”她唱的又是另一个片段。
孩子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献宝,说出的歌谣片段大多零碎、矛盾,甚至有些光怪陆离,显然经过无数代口耳相传,早已失了真意。
黄一梦耐心听着,将一个个碎片记在心里,同时将浆果分给他们。直到一个一直蹲在旁边安静玩泥巴、年纪最小的男孩,接过浆果后,小声嘟囔了一句:“…石眼开,水倒流,蛇神爷爷眨眨眼…”
水倒流?眨眨眼?
黄一梦心中猛地一跳!这似乎与之前听到的片段都能隐约对应上!她蹲下身,柔声问道:“小弟弟,你唱的这个真好听,是谁教你的呀?”
小男孩怯生生地看了她一眼,小声道:“是…是木葛太公…他睡着了的时候…老是哼哼…”
木葛太公?正是那位嗅觉超群的老猎人!
黄一梦又分给他一枚浆果,夸奖了几句,然后起身,心中已有计较。
孩子们提供的碎片信息,结合木葛太公的梦呓,那古老歌谣的核心,似乎指向了“石眼”、“水倒流”以及“蛇神眨眼”这几个关键意象。
石眼…莫非指的是石柱上那盘绕的蛇头所凝视的某个特定方向?或者石柱上某个特殊的刻痕?
水倒流…黑水泽的水流向固定,如何倒流?蛇神眨眼…是某种光影变化的效果?还是特指某个时辰?
她下意识地将目光投向祭坛方向。此刻,阴蠡仍在那石柱旁摸索,眉头紧锁,似乎进展不大。
【尝试解读歌谣,寻找石柱隐秘】→〖中下签〗:小凶,极易暴露,若解读错误,徒劳无功。】
【暂不行动,静观其变】→〖中中签〗:平,安全,然可能错失良机。】
黄一梦压下立刻去验证的冲动。阴蠡就在那里,现在过去无异于自投罗网。她需要另一个时机。
就在这时,祭坛边的阴蠡似乎暂时放弃了研究石柱,转而向乌蟒询问着什么,目光再次扫视寨子,显然是在寻找黄一梦的踪迹。
乌蟒脸色有些为难,朝着黄一梦竹楼的方向指了指。
黄一梦知道躲不过,深吸一口气,脸上恢复平静,主动向祭坛走去。
“阴蠡前辈。”她走近后,拱手一礼,“晚辈方才已处理完伤患,不知前辈可有何吩咐?”
阴蠡打量了她一眼,似笑非笑:“墨小友回来得正好。我看这石柱古老玄奥,却一时难以参透。听闻小友见识不凡,不知对此柱有何高见?”他竟直接出言试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