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 > 第166章 放大镜

苏怡试将内衬改为廉价的芦花纸,外层用次等麻布,价降三成。

新制简易版先送医馆,由女医推荐给贫寒病患。

未几日,有稳婆来问:“可能单卖内衬?产妇用得上。”

渐渐地,工坊女工增至五十人,分两班作业。

苏怡设下质检规矩:每十条抽检一条,浸水半刻钟不渗不漏方合格。

有次发现一批布带针脚疏漏,她当即令返工,对女工道:“此物贴肤所用,万不能省工。”

没几日,兰蔻铺子月事带销量已逾千盒。

有江南客商来谈批售,张勤只允限量外销,对苏怡道:“长安需求未满,不可贪多。”

他令韩老伯在邻州设分仓,由可靠仆役定期送货。

工坊檐下,女工们边缝带边闲话家常,偶有年轻媳妇红着脸讨教用法。

……

六月初,河北急报传至长安.

刘黑闼借突厥骑兵卷土重来,连破数州。

金刀之谶似有反反复复。

朝廷下诏征调军粮,各衙署纷纷响应。

这日张勤从司农寺回来,与苏怡商量。

“山东战事又起,朝廷正在筹粮。我打算从家中粮仓调五百石粟米,通过东宫献于军前。”

苏怡点头:“该当如此。取五百石不影响庄户口粮,何况马上就又要秋收了。”

张勤唤来管家苏福:“老伯,你带人去永业田粮仓,清点五百石新粟,装车待运。”

“另备二十坛腌菜、十担干柴,一并送去。”又嘱咐,“粮食需晒过三遍,防潮防霉。”

苏福应下,当日便赶往玉山乡。

庄头赵大闻讯,便带着庄户们开仓验粮。

新收的粟米金黄饱满,用风车扬去杂质后,一斗斗装入麻袋。

赵大对苏福道:“这些是优等粟,颗粒最实。已晒足七日,咬起来嘎嘣响。”

三日后,十辆牛车满载粮袋驶入长安。

张勤让苏福直接运往东宫署衙。

属官验粮时,抓把粟米在掌心搓了搓,点头道:“张司农家的粮干燥无杂,是好粮。”

当即出具收讫文书,注明“司农寺丞、蓝田县子张勤捐粟五百石,腌菜二十坛”。

东宫长史特意来见张勤,拱手道:“张县子心系国事,殿下甚慰。这批粮草后日便随军需队发往河北。”

张勤还礼:“分内之事。前线将士辛苦,略尽绵力而已。”

事后,张勤对苏怡道:“此次捐粮走东宫渠道,是为避嫌。若直送秦王府,恐招非议。”

苏怡轻声道:“郎君思虑周全。只是不知这战事何时能了。”

“快了快了,天策上将之名,可是十足十的名副其实。”

永业田庄户们得知粮食运往前线,纷纷道:“咱们的粮能喂饱将士,也是功德。”

赵大更是带着庄户多垦了十亩荒地,言道:“多种些粟,备着军需。”

而粮车驶出长安时,谁也不知这批粮食将会在洺水畔的哪口军锅里翻腾。

……

张宅后院。

豌豆植株开始结蕾。

张勤发现有花蕾呈淡黄色,也有花蕾带紫晕。

他叫来苏怡:“怡儿你看,花未开而色已显,正宜做授粉。”

接下来十日,张勤带着韩其和小虎,每日清晨进棚操作。

张勤用银镊小心剥开母本花蕾去雄,小虎则在旁递上绸袋套好,韩其则在竹牌上刻记:“六月初五,高×矮组授粉三朵”。

午时再用新毛笔进行异交授粉。

而此时渭水河滩的玻璃工坊,随着工艺日渐纯熟,也出产了一批透亮无泡的玻璃料块。

坊长送来一部分,张勤拣选其中最纯净的几块带回书房,取炭笔在麻纸上画了个圆片图样,中央厚、边缘薄,形似扁豆。

过了几日,韩玉就过来定期汇报情况,顺带来取张勤的图纸。

而这段时间的耳濡目染,韩玉也基本掌握的孙李王的一些理论知识。

张勤指着图样,对韩玉说道:

“你这次回去就让他们试制此物,单面凸起的圆玻璃片,径约两寸,须磨得弧面匀整。”

而这段时间的耳濡目染,韩玉也学到了不少东西。

他思考了片刻,皱眉提出想法:“铁具难雕弧面,不如铸铜模。或者先车个木胎,覆湿泥塑形,烧硬后作磨具。”

张勤点头:“具体工艺你们商量着来,交给你,我很放心。”

韩玉当天就迫不及待地回去格物坊,拿出图纸,告知了三人郎君的打算。

很快,工坊内设起打磨台。

王木匠旋出柏木圆模,李铁匠熔铜浇出带凹槽的基座。

孙窑头精选玻璃料,切成半指厚圆片。

工匠将玻璃片压在铜模上,蘸细河沙打磨。

初时不得法,磨出的弧面歪斜不平。

韩玉取过一片半成品对光查看,见弧面有凹凸,便提及郎君交代时说过的话,磨时需常转方向,力要匀。

他挽袖示范,双手压住玻璃片在沙盘上划八字旋转。

磨了半刻,对光一看,弧面果然平滑些许。

孙窑头恍然:“得像磨玉般悠着劲!”

没过几日,首片有效果的凸透镜制成。

韩玉亲自送来张宅郎君手中,只见厚处三分,薄处如纸,对光可见景物扭曲。

张勤令韩其捉来活果蝇,用细针固定在软木上。

他将镜片悬于果蝇上方半寸,缓缓调整距离。

忽见蝇眼在镜下竟大了许多,无数个六边形小眼密如蜂巢,映出点点光影。

韩其凑近一看,惊得后退半步:“蝇眼竟似镶满碎宝石!”

张勤又取一缕蚕丝置镜下,丝上绒毛根根可辨。

苏怡试看后,也甚是惊奇。

王木匠挠头:“早前磨镜时光觉着晃眼,原来真能放大!”

此后半月,工匠们改进工艺。

先用粗砂定形,再换细砂岩粉抛光,最后用麂皮蘸清水精磨。

磨出的镜片可放大十倍,张勤令人镶上梨木手柄,称为“放大镜”。

杏林堂几位医师试用后,连称可察疮口细状。

这单枚凸透镜虽简陋,却让众人感受放大细微处的玄妙。

而张勤已知,若将两片镜片组合,能有多大的奇迹。

喜欢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唐初:东宫书吏不当,我要去种地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