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沃斯论坛的邀请函,如同一声清越的钟鸣,穿透了林晓心中因阿凯警告和程煜沉默而弥漫的迷雾。它代表的意义远超一次普通的商务出差,那是一个象征——象征着行业顶端的认可,象征着程煜对她毫无保留的推举,也象征着她个人价值即将迎来的、前所未有的跃升。
她无法拒绝。
这不仅关乎她个人的野心,更关乎“声觉未来”项目能否借此东风,真正跻身国际视野。程煜将这样一张重量级的入场券递到她手中,既是信任,也是考验,更是一种无声的宣告——看,我能给你的,远比你想的更多。
阿凯得知消息后,沉默了许久,最终只沉重地叹了口气:“晓晓,这条路,是你自己选的。我只希望,无论飞得多高,你都别忘了脚下的悬崖。”
林晓握紧手机,指尖泛白。她怎么会忘?那悬崖边的共舞,每一步都踏在她的心尖上。
出发前夜,程煜亲自驾车来到林晓的公寓楼下。
他没有上楼,只是发信息让她下来。
晚风微凉,林晓裹紧风衣,坐进副驾。车内萦绕着淡淡的皮革和他身上清冽的气息。
“资料都熟悉了?”他目视前方,语气是惯常的平稳。
“嗯。”林晓点头,心跳却有些不稳。他专程过来,只是为了确认这个?
程煜从置物格里拿出一个深蓝色丝绒盒子,递给她。“戴着。”
不是询问,是要求。
林晓迟疑着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条设计极其简约的铂金项链,吊坠是一颗切割完美的、不大的蓝钻,在车内昏暗的光线下,折射出冷静而璀璨的光芒。它不张扬,却自带一种不容忽视的贵气与力量感。
这太私人了,也太……昂贵。
“程总,这太贵重了,我……”她试图推拒。
“配你那套藏蓝色西装,正好。”程煜打断她,侧过头,目光落在她脸上,深邃难辨,“达沃斯的场合,需要一点恰到好处的点缀。这能让你看起来更……不容小觑。”
他的理由总是如此充分,让她无法反驳。他考虑的不是美观,而是“气场”,是让她在那种精英云集的地方,能镇得住场。这确实是她需要的。
“谢谢。”她最终低声道谢,合上了盒子,握在掌心,那丝绒的触感细腻,却带着灼人的温度。
程煜没有再说什么,发动了车子。“送你回去。”
一路无话。直到车子停在她公寓楼下,他才再次开口:“到了那边,凡事谨慎。有任何问题,直接联系我。”
他的叮嘱带着公事化的口吻,但林晓却从中听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关切?
“我会的。”她解开安全带,准备下车。
“林晓。”他忽然叫住她。
林晓回头。
程煜看着她,车窗外的路灯在他眼中投下明明灭灭的光影,他的声音在寂静的车厢里显得格外低沉:“好好表现。我等你回来。”
“我等你回来”。
同样的四个字,在发布会前夜听来是信任与鼓励,此刻在此情此景下,却仿佛裹挟了一丝更深沉、更私密的……期待。
林晓的心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酸涩与悸动交织。她不敢深究那期待背后是什么,只是匆匆点了点头,逃也似的下了车。
回到公寓,她看着镜中自己微红的脸颊,和手中那个丝绒盒子,心情复杂难言。他总是在她试图拉开距离时,用这种不容拒绝的方式,将她重新拉近,在她心上刻下更深的烙印。
飞往瑞士的航班上,林晓望着舷窗外无垠的云海,心境也如同这高空,悬浮而空旷。
她取出那条蓝钻项链,冰凉的金属贴上皮肤,带来一丝清醒。这不是礼物,是盔甲,是他为她披上的、征战国际舞台的战衣。她必须完美地完成这次亮相,不仅为了自己,为了项目,也为了……不辜负他这份沉甸甸的“投资”。
抵达达沃斯,这座阿尔卑斯山麓的小镇因其论坛而闻名于世。空气清冷,街道上随处可见穿着正式、步履匆匆的各界精英。林晓入住大会指定的酒店,调整时差,反复演练着发言稿,不敢有丝毫懈怠。
论坛开幕当天,会场气氛庄重而热烈。林晓穿着那套程煜挑选的藏蓝色西装,颈间的蓝钻在灯光下闪烁着冷静的光芒。她坐在属于瑞科集团的位置上,周围是来自全球顶尖企业、学术机构和政府的代表,一种无形的压力笼罩着她。
当主持人念到她的名字,请她上台就“科技与人文跨界融合”发表见解时,林晓深吸一口气,站起身。
走向讲台的每一步,她都感觉有无数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审视,好奇,或许还有质疑。她想起了程煜的话——“让世界,看到你的光芒。”
站定在演讲台后,灯光聚焦。她抬起头,目光平静地扫过台下,看到了许多只在教科书和新闻里见过的面孔。紧张是必然的,但更多的,是一种破釜沉舟的勇气。
她的演讲,没有拘泥于枯燥的技术参数,而是从“声觉未来”项目的核心理念出发,阐述了科技如何与人类的情感、记忆、文化深度共鸣,创造出具象验。她引用了自己在音乐和感官领域的跨界研究(巧妙地模糊了来源),语言生动,逻辑清晰,观点新颖而富有感染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