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风镇的简陋冰屋内,苏晚晴盘膝而坐,身前悬浮着那份从寒渊弟子手中得来的手绘地图。幽冷的太阴之力在她指尖流转,在地图之上勾勒、推演,将那些粗糙的线条与标记,转化为立体而清晰的行动方案。
玄冰裂谷,位于北冥冰墙内侧约三百里处,并非一条简单的裂缝,而是一片广袤的、由无数巨大冰裂谷和地下冰窟组成的复杂区域。这里盛产各种冰属性灵材,也是寒渊魔宗重要的资源命脉之一。因近期“万年冰髓”的传闻,宗门明显加强了戒备。
地图上标注了三条主要的巡逻路线,每两个时辰轮换一次,由外门弟子组成的五人小队执行。此外,在裂谷几个重要的入口和制高点,设有固定的暗哨,由筑基后期或金丹初期的内门弟子值守。裂谷深处,据说还有一位元婴期的长老坐镇,但具体行踪不定。
“巡逻路线交错,暗哨位置刁钻,确实戒备森严。”苏晚晴清冷的眸子扫过地图,“但并非无懈可击。”
她注意到,在裂谷东南侧,有一条被标记为“废弃”的狭窄冰缝,因其内部结构极不稳定,时有冰崩,且灵气稀薄,出产甚少,故而巡逻频率较低,暗哨的视线也存在死角。这,或许就是她的突破口。
目标并非强攻,而是潜入、侦察,若有机会,便取走那“万年冰髓”,制造混乱,试探反应。
她仔细计算着巡逻队交接的时间差,推演着从冰缝潜入后,避开不稳定区域,深入裂谷核心区域的路线。同时,她也规划好了数条撤退路线,并考虑了遭遇不同级别对手时的应对策略——从悄然遁走,到速杀灭口,再到不得已时的强行突围。
三日后的子时,被苏晚晴选定为行动时间。那是一天中光线最暗、寒气最重、也是巡逻弟子最为疲惫松懈的时刻。
这三天里,苏晚晴并未离开冰屋。她进一步熟悉着敛息镯的使用,确保能完美模拟出与周遭环境无异的冰寒气息。她反复锤炼着“太阴戮魂针”与“幽影寒域”,力求在瞬间爆发出最强的杀伤力与控制力。她还炼制了几枚一次性的“太阴匿形符”和“冰爆符”,以备不时之需。
子时将至,冰风镇笼罩在极北漫长的黑夜与呼啸的寒风中。苏晚晴睁开双眼,眸中一片冰寒,所有情绪都已收敛,只剩下绝对的冷静与专注。
她起身,戴上敛息镯,周身气息瞬间变得与门外凛冽的寒风一般无二,修为也稳稳压制在金丹中期。流云裳的颜色在太阴之力作用下,变得与幽蓝的冰壁相近。她如同一道真正的幽影,悄无声息地融入了夜色,朝着北冥冰墙的方向疾驰而去。
三百里距离,对于元婴修士而言不算遥远。但她并未全力飞遁,而是借助地形掩护,时而在冰丘后潜行,时而贴地飞掠,完美避开了几波零散的巡逻队和天空偶尔掠过的侦查法器光芒。
小半个时辰后,巍峨狰狞的北冥冰墙已近在眼前。冰冷的寒气如同实质,空气中弥漫的魔气也浓郁了许多。苏晚晴按照地图指引,绕行到冰墙东南侧,找到了那条标记中的废弃冰缝。
冰缝入口狭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内部漆黑一片,深不见底,不断有冰冷的碎屑簌簌落下。神识探入,能感觉到内部结构的确不稳定,能量场混乱。
没有犹豫,苏晚晴身形一闪,如同滑溜的冰鲤,悄无声息地没入了冰缝之中。
冰缝内部,别有洞天。
并非想象中的逼仄,而是向下延伸出巨大的空间,四周是万年不化的幽蓝玄冰,凝结出各种奇诡的形态。头顶偶尔有微光从冰裂缝隙透入,映照得冰窟内光怪陆离。脚下是坚实的冰面,但不时能感觉到细微的震动,显示着此地的不稳定。
苏晚晴将神识收敛到极致,仅维持在周身数丈范围,如同最敏感的触角,感知着一切能量波动和生命气息。她沿着冰缝向下潜行,动作轻盈如羽,没有发出丝毫声响,甚至连呼出的气息都被太阴之力瞬间冻结、消散。
按照记忆中的路线,她避开了几处地图上标记的能量乱流区和结构脆弱点。途中,她遇到了一些低阶的冰系妖虫,都被她提前感知,以微妙的气机牵引将其惊走,并未击杀,以免留下痕迹。
越是深入,空气中的寒气越发刺骨,灵气却逐渐变得浓郁精纯起来,其中果然夹杂着一丝极其微弱、却本质极高的冰冷气息——与传闻中的万年冰髓有几分相似!
这证实了传闻并非空穴来风。
她更加谨慎,潜行的速度也放慢了下来。终于,在穿过一个狭窄的冰隧道后,眼前豁然开朗。
一个巨大的地下冰窟出现在眼前,穹顶高悬,垂下无数巨大的冰棱,如同倒悬的利剑。冰窟中央,有一个不大的寒潭,潭水漆黑如墨,散发着惊人的寒意,那精纯的冰灵之气和那丝微弱的万年冰髓气息,正是从这寒潭深处散发出来。
然而,寒潭周围,并非空无一人。
四名身着寒渊魔宗内门服饰的弟子,正盘坐在寒潭四周,看似在打坐修炼,实则气息相连,隐隐构成一个简单的警戒阵法。为首一人,修为赫然达到了金丹中期,另外三人也是筑基后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