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尘之海”那场冰冷而残酷的“规则同化”演示,如同一场无声的宇宙级恐怖宣言,将其进化后的恐怖本质**裸地展现在联盟面前。它不再仅仅满足于物理上的毁灭,而是要从根本上否定生命的自由意志、多样性和演化潜力,企图将生机勃勃的宇宙“格式化”为一片死寂的、绝对秩序的荒漠。这股寒意深入骨髓,但并未冻结联盟的勇气,反而像极致低温淬炼下的超导材料,将他们守护的决心与求索的智慧激发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消极防御、被动应对的时代已被彻底抛在身后。联盟的核心成员们清晰地认识到,若想真正守护这片已显生机、充满无限可能的星域,就必须扭转态势,从被动接招转为主动出击。但这并非鲁莽的力量对抗,而是一场指向根源的智慧探寻——他们必须揭开“暗尘之海”的神秘面纱,深入理解其最底层的运行逻辑、核心驱动力乃至其扭曲的起源。唯有洞悉其本质,才能找到与之抗衡、化解威胁,甚至可能“治愈”其扭曲状态的战略主动权。
在“星穹守望号”堡垒那足以容纳星辰的战略决议中心,气氛凝重如黑洞视界,却又锐利如脉冲星辐射。巨大的全息星图占据了绝大部分空间,中央区域被那个代表“暗尘之海”的、不断散发着冰冷秩序波动的规则晶体模型所占据,其周边环绕着由陈雪领导的监测团队标注出的、海量且不断实时刷新的、极其细微的规则涟漪频谱数据流,如同观察一个沉睡巨兽的呼吸与脉搏。
“它进行的‘同化’演示,在暴露其进化方向的同时,也像一封加密的战书,透露了其内在的深刻矛盾与潜在弱点。”林凡的“星云”以前所未有的强度运转,冰冷理性的数据流中闪烁着洞察的光芒,“它试图理解、模仿甚至‘征服’生命网络中最具活力的‘共生’与‘协作’规则,但其底层驱动逻辑,依然是那个僵化、排他、无法容忍任何不确定性的绝对秩序框架。这就像一个试图用经典力学完美解析量子纠缠的体系,从根基上就存在无法弥合的逻辑裂缝。它的‘学习’过程,必然是基于其自身扭曲逻辑的投射和曲解,这其中必定存在大量的数据断层、逻辑悖论和无法自洽的‘噪音’区。这些‘杂音’,可能就是我们的突破口。”
“我们手中最关键的钥匙,或许还是来自‘基石’意识碎片中那些关于‘织命者’文明与‘筛’系统起源的模糊记忆烙印。”徐婉的光辉柔和而坚定,带着探寻真相的执着,“如果‘暗尘之海’确实是那个远古‘宇宙筛’系统的碎片或变异体,那么在其规则核心的最深处,极有可能还残留着系统最初被设计时的原始指令碎片——那些关于‘监测’、‘评估’、‘引导’而非纯粹‘净化’的逻辑痕迹,或者是系统在遭受致命扭曲或崩溃时留下的、未被完全覆盖的‘创伤印记’。这些深埋的‘化石’层,可能就是当前毁灭性逻辑覆盖层下的‘裂缝’,是我们理解其本质、寻找扭转可能性的关键。”
山岳沉默地聆听着每一位核心成员的分析,他的目光如同经过亿万光年历练的星辰,深邃而锐利,缓缓扫过星图上那片冰冷的阴影。“被动等待它的下一次、必然更加诡异的攻击,无异于坐以待毙,我们将彻底丧失战略主动权。我们必须采取行动,目标直指其存在根源。”他的声音沉稳有力,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但不再是简单的命令下达,而是凝聚共识的号角,“但这不是一场蛮力的强攻,那只会如同以卵击石,瞬间激发其最狂暴的防御和反击机制。我们需要策划一次极其精密的、深入虎穴的‘战略侦察’——一次针对其规则本源的‘深度渗透窥探’。”
他环视众人,继续阐述其构想:“利用我们目前对宇宙规则日益精深的理解和操控能力,创造一种特殊的‘信息探针’。它必须足够‘微小’,其规则签名近乎于宇宙背景噪音,以规避其常规防御扫描;它需要具备极高的智能和伪装能力,能模拟成无害的规则涟漪,甚至短暂地‘同化’为它自身规则结构的一部分,进行隐秘的‘寄生’式探查;其核心任务,是尝试穿透表层,读取其规则核心最底层的逻辑结构碎片,特别是那些可能指向其原始设计功能和被扭曲历史的关键信息。整个过程必须快如闪电,在被察觉前完成关键数据采集并安全撤离,或不留痕迹地自我湮灭。”
这个被命名为“破晓之光”的计划,其大胆程度超乎想象,风险极高,堪称在毁灭的刀尖上跳舞。但经过联盟核心层紧张而深入的论证,大家一致认为,这是打破目前战略僵局、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一步,是通向最终解决方案的必经之路。巨大的风险与潜在的巨大回报并存。
“探针的构建是整个行动的核心与难点。”林凡立即投入到超高强度的推演中,“它需要一种我们从未尝试过的微观规则工程技术。其结构必须达到近乎‘零存在感’的尺度,能量波动要压制到比真空涨落还要微弱。我们需要为其编写最顶级的智能伪装算法,使其能够动态适应目标环境的规则特征,实现完美潜伏。最关键的是,它必须搭载超高速、抗干扰的量子信息传输模块,确保在极短时间内将获取的关键数据传回,并具备在暴露瞬间触发绝对湮灭程序的能力,确保无迹可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