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当场拆设备,打脸质疑者
叙利亚北部的难民营里,风沙像被激怒的野兽,卷着碎石子狠狠砸在光伏板的金属边框上,发出“嗡嗡”的震颤声,听得人心里发紧。哈桑双手抱在胸前,站在十块被扣的光伏板中间,军绿色的迷彩服上沾着厚厚的沙粒,眉头拧成了一个深深的“川”字——昨天被孩子画纸软化的眼神,此刻又裹上了一层坚硬的冰霜,像极了难民营外那些光秃秃的岩石。
“口说无凭。”他的声音被风沙刮得有些散,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你们说没有间谍装置,我怎么知道不是藏得隐蔽?今天必须拆开,我要亲眼看到里面没有猫腻。”
他身后立刻站出个戴黑框眼镜的男人,镜片上蒙着层灰,却依旧挡不住眼神里的警惕。这人是阿卜杜拉,曾是大马士革大学的电子工程系老师,空袭后带着家人逃到难民营,成了这里唯一懂电路的“专家”。此刻他推了推下滑的眼镜,从口袋里掏出个旧万用表,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表盘上的划痕——那是他从战火里抢出来的唯一教学工具。
周围的武装人员也跟着往前凑了两步,手里的步枪微微抬起,枪口虽然没对准人,却透着一股“随时准备动手”的戒备。李薇悄悄往林晚身边靠了靠,小声说:“哈桑脾气倔,要是真拆出点‘误会’,恐怕不好收场。”
林晚却忽然笑了,那笑容在满是黄沙的背景里,像突然绽开的一朵白色小花,干净又坦荡。她抬手拂了拂肩上的沙粒,声音平静却有力量:“当然可以拆。正好阿卜杜拉先生是工程师,有您在旁边见证,也省得有人说我们‘暗箱操作’。”
她说着,冲不远处的小王抬了抬下巴:“把工具箱拿来,咱们今天就当着所有人的面,把这光伏板拆明白。”
小王立刻转身跑向临时仓库,很快抱着个银色的工具箱跑回来,箱子上印着“星辰科技”的蓝色logo,在黄沙里格外显眼。他蹲在最中间那块光伏板前,戴上绝缘手套,动作娴熟地掏出一把十字螺丝刀,对准边框上的卡扣轻轻一拧——“咔哒”一声脆响,金属卡扣应声弹开,露出里面一层透明的防水膜,膜上还印着细微的“星辰科技专利产品”字样。
“大家看好了。”林晚蹲下身,手指轻轻按在防水膜上,“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TPU防水膜,能抵抗-40℃的低温和70℃的高温,就算在叙利亚的风沙里,也能保证内部电路不被腐蚀。”她示意小王把防水膜掀开,下面排列整齐的单晶硅电池片立刻露了出来,一片片蓝色的电池片像被精心打磨过的蓝宝石,在阳光下泛着幽幽的光泽,电池片之间的焊带是银白色的,细细的一条,却透着精密的质感。
“这是银浆焊带。”林晚指着焊带,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我们的焊带用的是99.99%的高纯度银,导电效率比国际行业标准高15%,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的光伏板转化率能达到48%。”
阿卜杜拉忍不住往前凑了两步,推了推眼镜,眼神里的警惕少了几分,多了些专业人士的好奇。他蹲下来,仔细观察着电池片的排列:“你们的串焊工艺很精细,焊点没有虚接,这种工艺在国内都很少见。”
哈桑却依旧绷着脸,目光扫过那些电池片,语气带着怀疑:“这些都是表面功夫,谁知道背面有没有藏东西?”
“那我们就看背面。”林晚干脆利落地说。小王立刻双手扶住光伏板的边缘,小心翼翼地把它翻了过来——背面是深灰色的背板,正中间嵌着一个巴掌大的接线盒,盒子上贴着一张白色的标签,写着“储能模块型号:XN-2024”。
“这就是光伏板的核心部件——汇流箱和储能模块。”林晚指着接线盒,“所有的电流都会通过这里汇总,再储存到电池里。大家可以看看,整个接线盒里只有三根主线:正极、负极、接地线,没有任何多余的线路。”她让小王用螺丝刀把接线盒的盖子打开,里面的电路清晰可见:几根彩色的电线有序地连接在端子上,没有任何可疑的芯片或信号模块,甚至连一颗多余的电阻都找不到。
阿卜杜拉立刻掏出怀里的万用表,调到电压档,把表笔轻轻搭在端子上——表盘上的数字稳定在36V,正好是光伏板的标准输出电压。他又换了电阻档,测量线路之间的电阻值:“线路通畅,没有异常的电阻,确实没有额外的信号模块。”
他抬头看向哈桑,眼神里的怀疑渐渐变成了不确定:“哈桑首领,从电路结构来看,这确实是普通的光伏储能设备,没有发现通讯模块。”
哈桑的脸色微微变了变,却还是不肯松口。他的目光突然落在接线盒旁边一块黑色的小芯片上,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似的,指着芯片喊道:“那这个呢?这么小一块,说不定就是信号发射器!”
周围的武装人员立刻又紧张起来,纷纷看向那块芯片,连呼吸都变得急促了些。李薇的手心瞬间冒了汗,悄悄拉了拉林晚的衣角——要是哈桑死咬着这块芯片不放,今天这事恐怕真要僵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