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耀奎回到家,看到家里里里外外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心里对两个孩子单独在家过日子感到很欣慰。
小曼拉着爸爸进屋,让他上炕坐着,告诉他今天过节,什么都不用他忙活,她和沈卫东来准备饭菜。
杨耀奎脱了鞋上炕,让他们俩也过来。
现在离吃饭时间还早,可以先聊聊天。
杨耀奎先把他这段时间的经历详细地讲给两人听。
听完后,两人才知道举报杨耀奎的人是谁。
公社书记因为修缮河渠出了人命,被降职调回县里。
郑爷爷动用省里的关系,把他的工作关系从通市钢铁厂调到江岔县政府。
杨耀奎在通市钢铁厂是正科级干部,由企业调回地方政府工作也是正科级干部。
让他到七道岔公社担任书记已经算是降职了,因为七道岔公社是个小公社,原来的书记也只是股级干部。
县里河渠修缮时,在七道岔公社区域内河渠发现了“讷殷古墓”,省考古队已经到了七道岔公社,准备开始古墓挖掘工作。
公社急需新书记到任,配合省考古队的古墓挖掘工作。
杨耀奎曾被考古队邀请协助寻找古墓入口,并立过功。
他还是抗美援朝的战斗英雄,因此让他去七道岔公社暂时代理书记一职,他的成份问题待后期组织审查。
公社副书记张富康一直觊觎公社书记的位子,眼瞅着就要熬出头,不料县里突然空降了杨耀奎任书记。
希望落空的张富康,心里对这个外来的书记满是怨气。
一场特大雪灾席卷而来,多个大队损失惨重。房屋被积雪压塌,人员伤亡不断。
张富康趁机串联各大队与自己关系密切的干部,搜集杨耀奎在救灾工作中的所谓“失误”,又以杨耀奎“地主、富农成分”为由,污蔑他漠视贫下中农死活、搞官僚主义。
很快,十几封举报信就寄到了县革委会。
七道岔公社各大队都参与了对杨耀奎的举报,唯独棒槌沟大队例外。
不过大队里还是有两个社员掺和其中——大花和二路子媳妇。
此前村里关于小曼和沈卫东的谣言,也正是从这两户传出来的。
事发前,张富康第一个找到棒槌沟大队刘书记,让他举报杨耀奎在大队搞“资产阶级生活作风”,还说要把知青招为上门女婿。
刘书记当场就委婉的拒绝了。
碰了钉子的张富康转头让人找上大花和二路子媳妇,不知许诺了什么好处。
两人先是在村里散布谣言,雪灾过后,又跟着写举报信,把杨耀奎往火坑里推。
雪灾第二天,杨耀奎奔波在各大队,忙碌了一天一夜没睡觉。
回到公社,走进办公室,却看到革委会的人正等在那里。
杨耀奎被带到县革委会,在革委会里待了三天。
他没说在里面受了什么罪,但讲到那三天,脸上都是阴郁的恨,想必是受了非人能承受的罪。
如若不是小曼和沈卫东及时找到郑爷爷说明情况,杨耀奎后来的结果还不知道会怎样呢。
省里下来的领导是郑爷爷的老朋友,两人曾一同下放在一个农场的牛棚里,在那最黑暗的动乱年代里,一起经历了无数艰难时刻。
他一到县里,先向县委了解情况,随后以“落实**关心干部的指示”为由,要求革委会将杨耀奎从隔离审查点调出,暂由县委招待所安排食宿。
同时,他责成县革委会牵头成立“杨耀奎同志被举报问题调查组”,明确要求“摆事实、讲道理,严禁逼供”,对十几封举报信中的每一条线索展开逐项核查。
调查组经一周核查证实,针对杨耀奎同志的各项举报均缺乏事实依据,系公社副书记李富康为谋取书记职位,通过许愿、串联等方式煽动部分大队干部编造材料恶意举报。
经县革委会常委会研究并报地委备案,认定杨耀奎同志在举报事项中不存在所指称的错误,其在雪灾救灾中坚持一线指挥,工作表现应予肯定;李富康因策划串联举报、破坏干部团结,证据确凿,已被暂停职务并实施隔离审查,等候进一步处理。”
通过对杨耀奎详细调查核实,他的成份问题也因此通过了组织审查,接下来,县里对他的工作有了重新安排,但需要去市里参加学习培训,待培训结束后再做工作安排。
原来,市里的党校针对基层干部开展了一系列培训项目,旨在为新时期的发展储备力量,杨耀奎便被选中参与其中。
杨耀奎在市党校的培训期是三个月。
这次回来是因为元旦,党校给学员放假一天,让学员回家跟家人过节。
杨耀奎在家只能待一天,明天一早就要赶回市里。
杨耀奎听完小曼讲的“棒槌沟”大队这段时间发生的事后,还是对两人说:“别跟着掺和村里的事,你们俩都不是大队里的社员。”
说完嘱咐的话,杨耀奎夸了夸他们自发组建的学习小组。
他在市里党校学习时就察觉到国家正在酝酿大变化,恢复高考是迟早的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