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都市 > 知青入赘寡妇家 > 第611章 要说会夸人,还得是“棒槌沟”这些老娘们

围在小曼身旁的村民见到煜坤,都眼睛一亮。

“哎呀!小曼,这就是你儿子啊?长得像你,太像你了!”

杏花婶子说完,又看了看思瑶,接着说:“闺女像沈知青,哎呀小曼,你看看你家俩孩子长得多好啊!”

小曼被这些村民夸得,心里美极了。

她一手抱着思瑶,一手摸着煜坤的头,笑得眉眼弯弯的。

小姑杨耀慧过来,见被围在人群中小曼那副笑意盈盈的样子,就憋不住想笑。

这女人啊,一旦有了孩子,你夸她自己什么,都不如夸她生下的孩子让她高兴。

不过这两个孩子长得是真好,谁见了都会忍不住夸两句。

她是第一次见到这对外侄孙、外侄孙女,也喜欢得不得了。

小曼的爷爷和奶奶被一群岁数大的村民围着。

老爷子在京城好几年没回来过了,见到这些老伙计,吹牛逼的话张嘴就来。

这些老伙计听他吹牛逼,还得在一旁跟着附和夸赞。

京城可是首都,祖国的心脏。

在那里生活了好多年的老爷子,见识比这山沟子里的村民多太多了。

京城的老人爱谈国家大事,老爷子也染上了这种纵论天下的说话习惯,张嘴就是当今形势如何如何。

窝在山沟子里的老人哪知道这些呀!

他们都觉得现在的老杨头不一般了,他的儿孙们有出息,他这老了也跟着沾光有出息了。

老太太则不然,她跟她的那些老姐妹们聊的都是孙子辈的事。

大孙子杨立中给她生了个大重孙子,外孙子吴雷也找了个漂亮对象。

外孙女小曼就更不用提了,老杨家最有出息的就属她了。

老姐妹们问起沈卫东,她更是有说不完的夸赞话。

腊月天里,在外面站久了,脚冻得发木,说话嘴都打瓢。

可这些村民还是抄着手,跺着脚,没完没了地问这问那。

煜坤和思瑶冻得脸蛋通红,小曼怕把孩子冻坏了,就跟村民解释说:“哎呀,不行了,我们得先回家暖和暖和,俩孩子头一次回东北,这天儿他俩可受不了,咱们还是找时间再聊吧!”

杨耀慧走到小曼跟前,伸手要去抱煜坤,嘴里说道:“煜坤,来,让姑姥姥抱你回家!”

煜坤不认识杨耀慧,见她伸手要抱自己,赶紧躲到妈妈身后。小曼见状,忙跟他说:“煜坤,她是你姑奶奶!”

“什么姑奶奶,是姑姥姥!”

杨耀慧纠正道。

小曼笑着解释:“小姑,孩子叫咱家人,都是按孙子辈的叫法称呼长辈,卫东就一个娘,没有别的亲人,所以就让咱家把两个孩子当孙子、孙女对待就行了,没那么多讲究。”

杨耀慧听到还有这好事,老杨家这是又多了两个孙子辈的孩子,她更高兴了,又要去抱煜坤。

村民们听到小曼的解释,都笑得合不拢嘴。

“瞅瞅,你们都瞅瞅,沈知青这可真把老杨家人当自己家人了,难怪人家有出息呢,这可不是一般男人能做到的事。”

“可不咋的,都说沈知青命好,可你们没看见他刚来咱村的时候就粘着小曼吗?你们得佩服他的眼光,人家就是看好咱小曼了。”

“小曼找了沈知青,也是小曼的福气,你们没听李大牛子家人怎么说沈知青的吗?沈知青在港岛挣了老鼻子钱了,人家是真有能耐。”

小曼听着村民们的议论,要不是担心孩子冻坏了,她是真不想走。

她现在也走了不少地方了,要说会夸人的,还得是“棒槌沟”这些老娘们。

这时候杨耀慧已经把煜坤抱在怀里了,她看着孩子脸蛋冻得通红,心疼地不停往他脸上吹热气。

“哎哟喂,可不能把我乖孙冻坏了,走,姑奶奶抱你回家去。”

村民们见杨耀慧抱着煜坤要先走,都给她让出道来,还一个劲催促小曼抱着思瑶也赶紧回家。

杨耀慧和小曼抱着孩子离开了村口的老榆树,几个跟小曼家关系不错的婶子大娘跟在她们身后也走了。

小曼的爷爷奶奶见小曼她们走了,就赶紧跟老伙计、老姐妹们告辞,招呼杨耀武和大全子拎上东西回家。

爷爷家的老房子几年前就扒倒重建了,重新建的房子是按京城四合院的样式盖的,钱是小曼出的,杨耀武在家找人施工建造的。

他们家的房子在“棒槌沟”是最好、最大的。

房子建好后,杨耀武两口子就搬过去住了,杨耀慧也跟着搬了进去。

让他们都搬过去住,是老爷子的要求。

他说这处院子就是杨家的祖宅,他们家子女在外面的,回“棒槌沟”总得有住的地方,房子一定要建得大,房间也一定要多。

只是这处大院子建好了,他一直没回来过。今年让孩子们都回“棒槌沟”过年,也是想回来看看新房子。

房子建得确实不错,老爷子把杨耀武好好夸了一顿,顺便也夸了杨耀慧几句。

新房子里都装了暖气,每间屋子都暖暖和和的。小曼和杨耀慧进屋就赶紧给煜坤和思瑶搓手搓脸,她们俩真担心把俩孩子冻坏了。

跟着他们来家里的村民,岁数大的去了老爷子屋里,婶子、大娘们都去了小曼的屋子。

偌大的院子里热热闹闹的,说话声不断传到院子外面。

院子外面还有不少村民,天冷了没什么农活可干,串门唠嗑是他们每天必做的事。

今天老杨家人回来了,就这事儿,他们到晚上睡觉前都有得唠。

“棒槌沟”村民的房子几乎都扒倒重建了,除了小翠她妈家和二路子家还是原来的土坯房,其余人家都换成了砖瓦房。

村民们如今种的粮食少了,家家户户现在都种人参。

江岔县种人参的不光是“棒槌沟”,全县97%的乡村都种人参,现在全县差不多有300个参场。

“棒槌沟”种人参的土壤是全县最好的,这里种植的人参都打上了“棒槌沟”的印记,收购价格比其他乡村种植的人参都高。

现在全县最富裕的村子就是“棒槌沟”,村子里几乎家家都是万元户。当然也有穷的,不过在“棒槌沟”能穷下来的人家,基本上都是全家都懒得出奇的那种。

比如二路子家,还有小翠她娘家。

喜欢知青入赘寡妇家请大家收藏:(064806.com)知青入赘寡妇家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