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鸣学长即将回校演讲的消息,像一阵精心策划的旋风,在短短一天内就席卷了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宣传海报占据了所有布告栏的中央位置,色彩明亮,设计精良。海报上那张经过修饰的照片,展现着一张兼具俊朗与知性的面孔,而旁边罗列的履历更是熠熠生辉: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双料金牌得主、被多所全球顶尖学府争相破格录取的天才、已在权威期刊独立发表数篇高影响力论文的学术新星,同时,他还是某个知名慈善基金最年轻的形象大使,以及——似乎为了证明其完美无缺——校运会尘封多年的男子百米纪录保持者。
这份履历完美得近乎于一种宣言,仿佛在无声地宣告一种凡人难以企及的存在高度,带着一种不真实的、雕塑般的光晕。
演讲当天,学校大礼堂盛况空前。不仅座无虚席,连两侧过道、最后排的空隙,都挤满了翘首以盼的学生,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崇拜、好奇与兴奋的躁动。当子鸣穿着一身剪裁极致合体、面料考究的深色西装,步履从容地踏上讲台时,台下瞬间爆发的欢呼与掌声如同海啸般扑面而来,几乎要撼动屋顶的灯架。他脸上挂着恰到好处的微笑,挥手致意,举止间是一种经过千锤百炼的优雅与亲和。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递出来,温和而富有磁性,讲述着如何高效平衡繁重学业与多元兴趣,如何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巧妙方案。
他就像一颗骤然回归的、光芒万丈的太阳,毫不费力地成为了全场唯一的焦点,吸引着所有仰视的目光,温暖而耀眼。
奈瑶(林可)和若阳(杜恒)安静地坐在礼堂中后排的阴影里,像是两个冷静的观察者,与周围狂热的氛围格格不入。他的演讲流畅得如同预先录制的音频,励志的故事、积极的价值观,挑不出一丝一毫的错处。但正是这种无懈可击的完美,让他们敏锐地嗅到了一丝程序化的、非人的冰冷气息。
“下面是自由提问环节。”主持人热情地宣布。
瞬间,台下森林般举起无数手臂。学生们的问题大多围绕着高效的学习方法、严格的时间管理或是光明的未来规划,子鸣对答如流,言辞间不时穿插着幽默与自谦,引发现场一阵阵善意的笑声和雷鸣般的掌声,气氛被烘托得热烈而和谐。
就在这时,奈瑶沉稳地举起了手。
她的位置并不显眼,但当她站起身,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沉甸甸的麦克风时,一种莫名的气场让聚光灯和全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聚焦在她身上。她的声音透过音响设备传出,清晰、平稳,没有丝毫这个年龄该有的怯懦或迟疑:
“子鸣学长,感谢您的精彩分享。我有一个关于理论物理的问题想请教。”她微微顿了一下,仿佛在组织最精准的语言,“在您的研究中,是否接触过‘时空拓扑’领域内,关于闭类时曲线 稳定性问题的前沿探讨?尤其是,在存在强能量背景涨落 的情况下,维持其局部因果结构不发生溃散的必要条件。您认为,这种维持过程,是否存在一种……类似于量子力学中‘观察者效应’的、可在宏观尺度上显现的独特表征?”
这个问题如同一块无形的寒冰,骤然投入了沸腾的礼堂。许多学生脸上灿烂的笑容瞬间凝固,取而代之的是茫然与困惑,交头接耳的嗡嗡声低低响起。这已经完全超越了高中知识的边界,其涉及的概念甚至带着一种令人不安的、近乎科幻的神秘色彩。
讲台上,子鸣脸上那完美无瑕的笑容,出现了极其细微、几乎无法被肉眼捕捉的瞬间凝固。他的目光,如同两束经过精密校准的激光,骤然投向奈瑶,那眼神不再是学长对学妹的温和注视,而更像是在扫描一个突然出现的、无法识别的异常代码,试图穿透表象,直窥内核。但这一切发生得太快,快到几乎让人无法反应,那丝微不可查的异样就已消融,他重新挂上那副无可挑剔的温和面具,开始流畅地解答。
他的回答同样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娴熟地引用了几个前沿理论的名字,巧妙地绕开了问题最核心、最危险的部分,将其轻描淡写地归结为理论物理尚在探索的迷人边疆,并顺理成章地鼓励大家夯实基础,未来共同探索这些未知。逻辑严密,措辞谨慎,堪称一次无懈可击的、标准的官方回应。
然而,就在他解答完毕,目光与台下依旧站立着、似乎在等待什么的奈瑶再次交汇的刹那——
奈瑶凭借着她历经磨砺的、远超常人的敏锐,清晰地捕捉到了。
在他那深邃的、平日里仿佛盛满和煦星光的瞳孔最深处,一丝极寒的冷光倏地闪过,如同亘古冰原上因无法承受的压力而骤然裂开的幽深缝隙,瞬间透出底下万载不化的森然寒意。紧随其后的,是一种被低级存在冒犯、被窥探了核心秘密后所产生的,**而纯粹、毫不掩饰的杀意。
那感觉尖锐如针,转瞬即逝,快得让任何普通人都会以为是光线折射造成的错觉。子鸣已经无比自然地转向下一个举手的学生,脸上重新洋溢起鼓励的微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