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紫色的推进光柱在火星稀薄得近乎真空的大气层中划出一道短暂而璀璨的轨迹,如同天神遗落的丝带。“远航者号”褪去了宇宙航行时的银白锋芒,在反重力系统的精准调控下,如同一片轻盈的银色叶子,缓缓降落在北半球广袤无垠的荒漠之上。船体底部的缓冲装置与暗红色地面接触的瞬间,激起漫天赤红色的沙尘,那些细小的沙粒在火星仅为地球三分之一的重力环境下,化作一团缓慢扩散的尘雾,如同流动的红绸,在寂静的天地间弥漫了近十分钟,才渐渐沉降,露出飞船庞大而冷峻的轮廓。
林默率先按下驾驶舱的舱门开启按钮,厚重的金属闸门伴随着低沉的液压声缓缓滑开,一股干燥、冰冷的气息瞬间涌入船舱,带着火星特有的矿物粉尘味道,呛得人鼻腔发痒。他身着一套量身打造的轻便外殖装甲,银灰色的装甲贴合身形,既保证了灵活性,又具备基础的防护与环境适应功能。装甲胸前的环境探测器屏幕上,数据正实时跳动:“当前气压0.006大气压,气温-63℃,氧气含量低于0.1%,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浓度未超标,环境适宜短时外出活动。”
“全体队员穿戴外殖装甲,携带便携生命维持系统,分批下船建立警戒圈。”林默的声音透过加密通讯器传到每一位队员耳中,沉稳而有力,如同定心丸。他率先踏出飞船,脚下的红色沙土松软却不失坚实,每一步都陷下浅浅的脚印,又在低重力的作用下轻易抬起,带着一种奇异的漂浮感。外殖装甲的恒温系统迅速启动,将内部温度维持在舒适的25℃,隔绝了外界的酷寒。
放眼望去,火星地表是一片极致的荒凉与死寂。连绵起伏的沙丘与裸露的黑色岩石构成了天地间唯一的主色调,暗红色的土壤在遥远太阳的照射下,泛着一层铁锈般的哑光,仿佛整个星球都被岁月磨去了生机。地面上布满了蜿蜒曲折的干涸河床遗迹,那些宽窄不一的沟壑如同大地皲裂的皱纹,最深的地方可达数十米,默默诉说着这颗星球数十亿年前曾经存在过液态水、甚至可能孕育过生命的遥远历史。大大小小的陨石坑随处可见,小的仅有数米直径,大的则横跨数公里,边缘陡峭如削,底部积满了千万年来沉降的沙尘,如同一个个深邃的眼眸,凝视着这片被遗忘的宇宙角落,仿佛是宇宙留下的永恒疤痕。
“各探测小组展开全方位扫描,重点排查生物信号与能量异常,务必覆盖半径十公里范围。”苏晴的身影快步出现在林默身旁,她的外殖装甲在肩部与小臂处加装了更精密的探测模块,指尖的虚拟屏幕上已开始快速刷新地形数据与环境参数。她抬手调整了一下头盔的目镜焦距,目光锐利地扫过四周,毒晶能力带来的淡紫色纹路在眼底一闪而逝,时刻警惕着可能存在的未知威胁。
科研人员们迅速行动起来,将便携式雷达、能量探测器与生物信号捕捉仪在飞船周围的沙地上快速架设,这些融合了亚特兰蒂斯科技的设备启动时发出微弱的嗡鸣,如同沉睡的蜂群苏醒。精英战士们则呈扇形散开,手中的能量步枪处于半待发状态,手指虚搭在扳机上,目光警惕地扫视着地平线的每一个角落,他们的脚步轻盈而迅捷,外殖装甲的静音系统让行动悄无声息,每一个人都保持着高度戒备,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艾琳蹲下身,指尖轻触地面,银灰色的金属光泽顺着她的指尖蔓延,化作无数根细如发丝的金属丝,悄无声息地渗入沙土之中,如同神经网络般向四周扩散,感知着地下是否存在异常结构或能量源;陈默则站在飞船顶部的观测平台上,身姿挺拔如松,目光扫过苍茫的地平线,指尖萦绕着几缕微弱的银蓝色空间波动,如同雷达般向四周辐射开来,仔细排查着可能存在的空间裂隙或能量扭曲区域。卡鲁则守在飞船入口处,高大的身影如同铁塔般矗立,外殖装甲覆盖下的肌肉紧绷,肩甲上的雷电纹路偶尔闪过一丝微光,时刻准备着应对可能出现的危险。
一小时后,各小组的汇报陆续通过通讯器传来,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与失望:“西北方向十公里,探测到密集陨石坑群,最大直径约3.2公里,无任何生物信号反馈,能量读数正常。”“东南方向十五公里,地形平缓,存在大面积干涸湖床遗迹,湖底沉积物检测为硅酸盐矿物,无能量异常波动。”“东北方向八公里,发现一处小型岩石断层,无生命迹象,能量指数稳定。”
就在众人几乎要陷入失望时,负责正南方向探测的小组突然传来一声急促的呼喊,打破了通讯器的平静:“正南方二十公里处,探测到持续稳定的能量波动!信号强度极高,波动频率稳定,初步判断为空间能量!”
这一则汇报让所有人瞬间精神一振,疲惫感一扫而空。林默立刻在虚拟屏幕上调出该小组传输回来的能量探测画面,屏幕中央,一个醒目的红点正在持续闪烁,波动曲线平滑而强烈,如同跳动的心脏。他迅速调出乌鲁鲁深渊入口处的空间能量特征数据进行对比,系统自动运算后,弹出的相似度数值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97%!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