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了绝交书,冬冬和冬雪再也没跟着德麟家的几个闺女玩过了。不像以前一样,几个孩子结伴说说笑笑的,跑过塘地的边沿儿,踩脏了塑料凉鞋,就去老于四爷看着的上水线涮脚,然后沿着养鱼池的岸边,走回姥姥家。
也没再听过夏张氏不厌其烦的絮叨,“有拍花的,不能跑离家太远……”
日子过得快,转眼就到了春节。腊月三十那天,俊英一早就起来忙活,炸丸子、炖肉、贴春联,屋里屋外都透着年味。冬冬和冬雪穿着新衣服,在屋子里跑着玩,笑声不断。
德昇看着家里热热闹闹的,心里也高兴,凑到俊英身边,犹豫了一下,还是开口了:“俊英,今天是除夕,咱们带着孩子回我娘那边过年吧?大哥昨天还跟我打电话,问咱们什么时候过去。”
俊英手里的动作顿了顿,炸丸子的勺子停在油锅里,油花滋滋地响。她回头看了德昇一眼,语气淡淡的:“不去。”
“怎么不去啊?”德昇愣了一下,“过年不都得回婆家吗?孩子们也想奶奶了吧?”
“谁想她了?”冬雪跑了过来,听见他们的话,立刻摇头,“我不想去奶奶家,雪艳姐在那儿,她会骂我的。”
“我也不去,我怕雪艳姐打我。”冬冬也跟着说,小脸上满是害怕。
俊英放下勺子,擦了擦手,看着德昇:“你忘了上次雪艳写的绝交书了?忘了她怎么骂冬雪,怎么推冬雪的了?咱们去了,她能给咱们好脸色看吗?”
德昇皱着眉:“那都是过去的事了,雪艳我已经说过她了,她就是那样的性子,你别跟她计较。过年一家人团聚,不去不好。”
“有什么不好的?”俊英提高了声音,“她要是把咱们当一家人,就不会让雪艳这么欺负咱们了!我不去,孩子们也不去,要去你自己去!”
“俊英,你怎么这么倔啊?”德昇也有点生气了,“雪艳再不好,跟我爹娘他们没关系,过年回婆家是规矩,你怎么能不去呢?”
“规矩?规矩也得讲人情吧?”俊英红了眼眶,“她把咱们当亲人了吗?雪艳欺负咱们的时候,她们都在哪?她要是说一句公道话,我也不至于这么生气!我不去,就是不去!”
冬雪看他们吵起来,赶紧拉着俊英的衣角:“娘,你别生气,咱们不去奶奶家,咱们在家过年,一样热闹。”
德昇看着俊英和孩子们坚决的样子,叹了口气,也没再坚持:“行了行了,不去就不去,咱们在家过年。”
俊英点了点头,心里的气消了点儿。
上午十点多,德昇骑着自行车,带着俊英和孩子们往张义芝家去。张义芝家的院子里种着一棵老石榴树,春节的时候,树上挂着红灯笼,看着特别喜庆。
张义芝早就等着他们了,看见他们过来,赶紧迎了上去,拉着冬冬和冬雪的手,往他们手里塞糖:“冬冬,冬雪,快来,姥姥给你们准备了好吃的。”
屋里炕桌上摆着花生瓜子和花花绿绿的糖果,月英和小军忙着擀皮包饺子,李慧琴搂着瑞丰嗑瓜子,热热闹闹的。
看见他们,俊英心里的委屈一下子就少了很多,聊着天,脸上也有了笑容。
张义芝看着俊英红着的眼皮,猜出多半是俩人为了回婆家有不同的意见了。
她把俊英拉到外屋地,悄悄地劝她,“啥事儿就出个耳朵给他们,别往心里去。好赖不济人家给咱家一块房身地方,咱得念着人家的好,逢年过节的哪有不回婆家的,何况这么近,你也得看德昇,别叫他为难……”
俊英的眼泪流了下来,她知道母亲拉扯她们四个不容易,也知道母亲的为人。别人给点儿好处都受不了,何况是房身地方这么大的情份。
腊月廿九的午饭桌摆得满满当当,搪瓷盘里的红烧鱼泛着油亮的酱色,五花肉炖酸菜咕嘟着热气,最惹眼的是青瓷碗里的糖醋排骨,琥珀色的酱汁裹着肋排,撒在上面的白芝麻沾着糖霜,是冬冬打小就爱吃的味道。
冬冬的小脑袋凑在桌边,盯着排骨咽了咽口水,小手偷偷攥着桌布角,却没敢伸手;冬雪比妹妹懂事些,见冬冬盯着碗发愣,悄悄用干净的手帕擦了擦她沾着饭粒的嘴角。
张义芝手里的竹筷没停过,先是给冬冬夹了块带脆骨的排骨,又往冬雪碗里舀了勺鱼腹肉。
她端起砂锅里的鸡汤,澄黄的汤汁里飘着红枣和枸杞,张义芝特意撇去浮油,稳稳递到俊英面前:“俊英,多喝点鸡汤,补补身子。你这阵子带着小雷,夜里总起夜,别熬坏了。”
俊英双手接过粗瓷碗,温热的触感从指尖传到心口。她想起去年夏天生小雷时,张义芝也是这样守在炕边,整夜整夜地熬鸡汤,汤里的红枣都炖得发糯。
可这份暖意没焐热多久,就被张义芝接下来的话浇得发凉。
“俊英,你们今天晚上回德昇他娘那边过年吧?”张义芝放下汤勺,指节叩了叩桌面,眼神里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