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李明阳刚在市委办公室坐下,还没来得及批阅文件,桌上的红色保密电话就响了起来。来电的是市委办公厅主任,语气恭敬而急促:“李书记,接到省委办公厅紧急通知,请您于十点整准时到市委一号楼门前集合,迎接省委组织部潘部长一行。”
“好的,我知道了。”李明阳挂断电话,眉头微蹙。潘部长此时突然莅临,极有可能是来宣布重要人事任免。但高明接任政法委书记的谈话昨日才刚进行,按常规流程至少需要一周左右的考察公示期,怎么会如此迅速?这不符合组织程序。他端起茶杯,陷入沉思。
九点五十分,李明阳整理好着装,迈着沉稳的步伐下楼。来到一号楼门前的小广场时,发现已有七八位常委提前到场,三三两两低声交谈着。
他径直走向正在与统战部长低声交谈的组织部长谢云,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笑容:“谢部长,您消息最灵通,给透点内情?潘部长这次突然驾临,所为何事?”
谢云转过头,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他拍了拍李明阳的手臂,声音压低却足够清晰:“李书记稍安勿躁,总之是好事,对您而言,是天大的好事。”话虽未说透,但那眼神和语气已经传递了足够的信息。
李明阳顿时心领神会。他这位潘叔亲自出马,看来省委对临海市的班子调整决心很大,效率也远超预期。他微微颔首,不再多问,心中却已了然。
就在这时,市委书记顾英和市长沈立军并肩从大楼里走出,两人面色平静,但细微处能看出几分刻意维持的从容。原本低声交谈的常委们立刻安静下来,迅速按照排名自动形成了迎接队列。
十点零一分整,一辆悬挂着省委00005号车牌的黑色奥迪A6L平稳地驶入市委大院,精准地停在红毯前。车刚停稳,顾英立刻快步上前,亲自拉开了后排车门,动作谦恭。
“欢迎潘部长莅临我市指导工作!”顾英伸出双手,脸上堆满热情的笑容。
潘习林迈步下车,身形挺拔,他伸手与顾英轻轻一握,语气平和却自带威严:“指导工作谈不上。我这次来,是代表省委,宣布相关的人事任命决定。”
“人事任命?”顾英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脑子里“嗡”的一声,一片空白。作为市委书记,市里重要人事变动她竟然事先毫无所知?一股强烈的不安猛地攫住了她。
然而不容她细想,潘习林已经自然地松开了手,绕过她,走向后面列队迎接的常委们。他与每一位常委握手,叫着他们的名字,简单问候一两句,态度亲切却保持着恰到好处的距离。
当走到李明阳面前时,潘习林的脚步停了下来。他并没有立刻握手,而是伸出右手,重重地拍了拍李明阳的肩膀,这个动作在严肃的官场场合显得格外亲昵。他的脸上露出毫不掩饰的关切,声音也较之前温和了许多:“明阳啊,你遇袭的事情我都听说了,受惊了!这段时间,辛苦你了!”
李明阳立刻双手紧握住潘习林伸过来的手,身体微微前倾,语气诚恳:“谢谢潘部长挂念,都是我分内的工作,不辛苦。”
潘习林满意地点点头,这才松开手,继续与其他常委致意,脸上始终带着和煦的笑容。然而,刚才那特意为之的拍肩动作,那不同于对待他人的亲切语气,如同一个无声的政治信号,清晰地传递给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李明阳,是潘部长看重的人,是省委认可的人。这场看似平常的迎接,瞬间变成了潘习林为李明阳在临海市站稳脚跟、树立权威的一次精心安排的“站台”。
寒暄过后,一行人在略显凝滞的气氛中移步至市委大楼顶层的大会议室。推开沉重的红木门,眼前是灯火通明的会场,台下黑压压地坐满了临海市各部委办局、各区县的主要负责同志,空气中弥漫着一种等待重大消息的肃穆与压抑。主席台上,名牌早已按序摆放整齐。
会议主持人赫然是市委常委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李明阳。他步履沉稳地走向主讲台,调整了一下话筒,目光扫过全场,声音清晰而有力:
“同志们,请大家安静。下面,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欢迎省委组织部潘习林部长莅临指导,并发表重要讲话!”
台下瞬间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持续了许久,既有对上级领导的例行尊重,也蕴含着对未知消息的揣测与不安。直到潘习林接过话筒,微笑着连连摆手,会场才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落针可闻。
潘习林没有多余的客套,直接从文件袋中取出一份加盖了省委红色印章的任命文件,神色庄重地展开。他清了清嗓子,沉稳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会场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我宣读**滇缅省委常委会决定。”
仅仅一个开头,就让台下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经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任命高明同志,为**临海市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政法委书记;原**临海市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会委员、政法委书记马海同志,不再担任上述职务,另有任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