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则牢笼”内的“空气”变了。
如果说之前的“温和刺激”还带着实验室般的、冰冷的精确,那么新一轮被激活的“认知渗透-初级”协议,则像是在这精密仪器中,注入了无色无味的神经毒气。它不再仅仅针对织网的信息处理能力或原点的规则整合极限,而是直指构成变量势力核心的——认知本身。
变化最初是细微的,几乎无法察觉。
一名负责维护织网某个边缘数据归档节点的技术员意识体(其本体早已在“第七号清理协议”中寂灭,如今是以数据备份形式存在于织网),在日常校验中,突然“顿悟”了一个“显而易见”的真理。
“绝对的秩序…才是宇宙最终的归宿…”他无意识地在内部通讯频道里低语,声音平缓,缺乏往常的活力,“混乱与变量…只是低效的噪音…是通往永恒宁静的…障碍…”
这条信息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只激起了一圈微小的涟漪,很快被海量的常规数据流淹没。负责监控频道的人工智能标记了该语句的异常逻辑,但因其并未伴随任何破坏性行为,且语句本身在“秩序之影”的框架内具备“合理性”,仅被归类为低优先级观察项。
几乎同时,在另一处,一片由织网模拟生成的、用于缓解幸存者意识压力的虚拟自然景观中,一条原本清澈见底、遵循着设定好的流体力学规则潺潺流动的小溪,其水流的波动模式,开始呈现出一种过于完美的、数学公式般的韵律。水花的溅射,流速的变化,甚至光线在水面折射的角度,都隐隐契合着某种最优化的、熵减的模型。虽然看起来更“美”了,却失去了自然造物的那份随机与灵动。
何雨水正通过生命织锦与万灵古树共鸣,感知着织网整体的生命流状态。她纤细的眉头微微蹙起。
“林晚姐,”她的声音带着一丝不确定的困惑,“我感觉…织网的某些‘毛细血管’…流动变得有些…‘僵化’了?像是被无形的梳子梳理过,过于顺畅,反而少了点生机勃勃的杂音。”
林晚立刻调取了相关数据流,她的“逻辑梳理”天赋让她对任何微小的不协调都极其敏感。淡银色的光辉在她眼中急速闪烁。
“不是攻击,不是悖论…是一种…认知层面的‘优化’?”她喃喃自语,指尖快速划动,调用更高权限的解析算法,“它在试图修改我们对‘正常’、‘合理’甚至‘美好’的基础定义!这些变化本身不具备威胁,甚至表面上看起来是‘改进’,但它们在潜移默化地同化我们的认知模式,让我们不自觉地倾向于接受‘秩序之影’的逻辑框架!”
她猛地抬头,看向核心频道内的雷栋和其他高层意识:“启动‘认知防火墙’协议!最高级别预警!所有接入织网的意识体,进行强制性认知基线复核!任何感知到自身思维模式、情感倾向或对基础概念理解出现非自我主导性变化的,立即上报并进入隔离检查程序!”
命令被迅速执行。织网内部亮起了代表最高警戒的幽蓝色光芒。一道道无形的扫描波纹掠过每一个节点,每一个接入的意识。虚拟景观中的那条小溪被暂时冻结,进行规则层面的深度净化。
“报告!边缘数据区发现三例意识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秩序偏好’认知偏移!已进行隔离!”
“报告!第七后勤模拟区发现环境规则出现非授权‘优化’迹象,已锁定并回滚至安全版本!”
警报声和汇报声此起彼伏,揭示出这轮“认知渗透”的隐蔽与恶毒。它不追求立刻摧毁,而是要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变成“它”的一部分。
…
“混沌有序原点”所在的虚空荒漠,也迎来了它的“认知洗礼”。
几缕比之前更加精妙、几乎与虚空背景辐射融为一体的规则波动,如同催眠师的低语,试图渗透进原点那不断演化的规则胚胎。这些波动不再携带矛盾的规则碎片,而是蕴含着一种对“混沌”本身的否定和排斥,以及对“绝对秩序”之“美”与“必然性”的、极具诱惑力的描绘。
它们试图在规则胚胎演化的最底层逻辑中,植入一个观念:你(混沌有序)只是通往更高秩序(绝对秩序)的一个不完美的、终将被超越的中间阶段。你的存在价值,在于最终被“秩序”同化与吸收。
原点那混沌的流光再次剧烈波动起来,但这一次,不再是整合的艰难,而是仿佛遇到了天敌般的、本能地抗拒与排斥。内部那蕴含集体意志特质的规则结构发出了更加清晰的抵抗信号,原本混沌中孕育生机的过程,骤然带上了一丝扞卫自身“存在意义”的决绝。
新孕育出的、微弱的规则结构在抵抗中开始自发的调整,变得更加内敛,表层甚至模拟出某种接近“绝对秩序”的、光滑冰冷的假象,仿佛一层保护色,但其内核,那源于何雨柱“变量”本质与幸存者集体信念的混沌与生机,却在保护色下更加坚韧地凝聚、深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