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灵体最后传递的残缺信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在何雨柱的心绪中漾开层层涟漪。“……‘它们’……不止一个……‘原初织机’……散落……星海……皆被……觊觎……”
“原初织机”?不止一个?
这意味着,像脚下这台“天然生命织机”一样,蕴含着生命创造伟力的星球级造物,在宇宙中并非孤例。而它们,都面临着被类似“归墟之芽”或其他未知存在觊觎和侵蚀的风险。
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油然而生。他们意外拯救的这台织机,或许只是冰山一角,一场围绕生命起源与终结的、更加宏大的战争,早已在星海深处无声上演。
但眼下,最重要的是立足当下。
何雨柱将这股忧虑暂时压下,将注意力转回现实。他操控着混沌光云,缓缓退出行星核心空间,沿着来时的深层裂隙通道返回。通道内,那些被他转化出的、带着嫩绿新芽的藤蔓,如同有灵性般,在他经过时微微摇曳,散发出友善的生机波动。
当他再次冲出通道,回到行星表面时,眼前的景象已截然不同。
笼罩星球的、令人窒息的幽绿根须之海已然消失无踪,只留下一些枯萎的能量残骸,如同巨兽脱落的死皮,正在星球的自我调节下缓缓分解。虽然大地依旧满目疮痍,地壳开裂,能量紊乱,但那股疯狂的吞噬意念已经彻底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劫后余生的疲惫,以及缓慢滋生的、微弱的新生希望。
行星本身的能量波动趋于稳定,虽然虚弱,却不再被掠夺。这颗星球,正在从漫长的噩梦中逐渐苏醒。
“柱子!这边!”
老周的声音从通讯中传来,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何雨柱循着信号,很快回到了那块藏匿着勇气号残骸的小行星碎片附近。
残骸已经被简单清理出来,老周、李婉、赵明诚和麻三姑几人正站在一块相对平坦的金属板上,望着眼前逐渐恢复平静的行星,脸上都带着激动与感慨。
“成功了……我们真的成功了……” 李婉望着远方行星上那正在缓缓闭合的巨大地裂,喃喃自语。
“何先生,您……” 赵明诚看向何雨柱那团依旧混沌、却明显更加凝实和有序的光云,眼神中充满了探究与敬畏,“您与星核的融合,还有刚才那……不可思议的力量……”
何雨柱的意念扫过几人,能清晰地感受到他们状态都很差,能量匮乏,身体虚弱,但精神却因为这场奇迹般的胜利而振奋。
“详细情况稍后再说。” 何雨柱打断了他,“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一个临时的、安全的据点。这颗行星正在恢复,织机的核心也在古树灵体的帮助下修复,这里的环境会逐渐变得适宜生存。我们需要利用现有的资源,尽快站稳脚跟。”
他的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经历了漫长的逃亡与濒临毁灭的危机,一个相对安全、并且拥有无限潜力的“家园”雏形,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凡。
计划迅速制定。
首先,是能源问题。勇气号残骸的能源几乎耗尽。何雨柱尝试着调动那初步稳定的“生命织锦”法则,小心翼翼地引导行星地核中逸散出的、相对温和的地热能量,通过那些被他转化的新生藤蔓作为“能量导管”,缓缓注入残骸的能源核心。这个过程需要极其精细的控制,避免对脆弱的行星生态造成二次伤害,也避免能量过载损毁残骸。
同时,麻三姑再次发挥她与物质共鸣的能力,在小行星带中寻找并引导一些富含特定金属和能量晶体的碎片,靠近残骸,作为补充材料和潜在的能源储备。
李婉和赵明诚则开始利用残骸尚能运作的扫描和计算设备,结合麻三姑之前读取的地质结构图,绘制更精细的行星地图,寻找最适合建立地表基地、获取水源和其他必需资源的地点。
老周则负责警戒和统筹,并开始规划如何利用有限的材料,在残骸外围构建最基本的防御工事和生命维持系统。
工作紧张而有序地展开。何雨柱作为核心力量提供者和技术指导,几乎参与了每一个环节。运用新领悟的“生命织锦”法则,他不仅能引导能量,甚至能一定程度上加速某些非生命物质的“同化”与“构筑”过程,使得基地的建设效率远超预期。
几天后(以残骸计时系统计算),一个依托勇气号残骸和小行星碎片、初步连接了行星地热能源的、简陋却功能相对完善的临时基地,已然初具雏形。
也就在基地初步稳定下来,众人终于能稍微喘口气的时候,何雨柱决定,再次深入行星核心,去“拜访”那正在与织机融合的古树灵体。他需要了解更多关于“原初织机”的信息,也需要与这位星球意志的化身,确认他们在此建立家园的“许可”与未来的合作方式。
这一次,他并非独自前往。李婉和赵明诚携带了改装后的记录设备同行,希望能记录下这历史性的接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