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后的田野像卸了妆的脸,褪去了玉米叶的浓绿,露出土黄色的底色。我踩着满地的秸秆碎屑往地里走,鞋底沾着细碎的玉米须,咯吱咯吱响。爷爷蹲在等高线沟边,手里攥着把木耙,正把晒干的玉米秆往沟里填。
“爷爷,这沟不是好好的吗?填了开春还得重新挖。”我蹲在他旁边,看着那些深褐色的沟——刚收完玉米时,它们还像条条深褐色的绸带,把土地分割得整整齐齐,现在却要被秸秆埋起来,实在可惜。
爷爷没抬头,把秸秆耙得平平整整:“填一半,留一半。”他用脚把秸秆往沟底踩,“冬天雪水顺着浅沟渗,冻一冻,土就松透了,开春不用费劲开沟,直接就能下种。”
我看着他把沟填到一半深,又从田埂上扒来细土,盖在秸秆上,刚好把沟变成浅浅的洼。风卷着碎叶吹过,新盖的土被吹得露出几缕秸秆,像给土地镶了道毛边。
“这叫‘养沟’。”爷爷直起腰,捶了捶后背,“土地跟人一样,冬天得歇着,还得喂点‘夜宵’。这些秸秆烂在沟里,开春就是肥料,比化肥养地。”他指着远处的平地,那里的沟在秋收后就被彻底填平了,土被碾得板结,像块硬邦邦的饼。
“全填平了多省事。”我踢了踢沟边的土块,“来年想用再挖,多简单。”
“简单不顶用。”爷爷往手心吐了口唾沫,继续填沟,“冬天的冻融能把土块酥开,你把沟填平了,雪水积在表面,冻成冰壳,土冻不透,开春还是硬邦邦的。留着浅沟,雪水顺着沟渗下去,能冻到三尺深,把土里的虫、草籽都冻死,还能把板结的土撑开缝。”
他扒开去年填过的沟看,里面的秸秆早就烂成了黑褐色的泥,混在土里,用手一捻就碎。“你看这土,暄得能攥出泡。”爷爷抓起一把土,从指缝里漏下去,“这就是秸秆和冻融的功劳,不用翻地,土自己就松了。”
我想起去年开春,这片填过的沟确实好种。铁锹插进土里毫不费劲,玉米苗的根能顺着冻开的缝隙往深里扎,比平地的苗壮实不少。当时只觉得是运气好,现在才知道,是爷爷在冬天就给土地“松了筋骨”。
填到日头偏西,半亩地的沟都变成了浅浅的洼。爷爷又用耙子把沟沿的土耥得匀匀的,让雪水好往沟里汇。“等第一场雪下来,沟里存着雪,像给土地盖了层棉被,既能保墒,又能冻死害虫。”他望着远处的山,“老辈人说‘冬雪如被’,这沟就是放被的地方。”
我踩着新填的沟走了走,脚下的土松松软软的,不像平地那么硌脚。夕阳把沟的影子拉得老长,像土地咧开的嘴,在偷偷笑。
第一场雪来得比往年早。夜里飘了半宿,早上推开窗,地里白茫茫一片,只有那些浅沟还能看出点轮廓——雪在沟里积得格外厚,像条条白色的带子。爷爷拄着拐杖去看,回来时棉鞋上沾着雪,眼睛却亮得很:“沟里的雪比平地厚半尺,开春化了,正好渗进土里。”
深冬最冷那几天,气温降到零下十几度。我跟着爷爷去地里“踏冻”,踩着厚厚的积雪往沟边挪。爷爷用脚跺了跺沟里的冰,发出“咚咚”的实响:“冻得越深越好,把土冻透了,开春才有劲儿。”他指着冰面下隐约可见的土缝,“这是土地在‘呼吸’,冻开的缝能存住空气,根才喜欢往里面钻。”
开春化冻时,景象更让人惊喜。平地的雪水顺着坡往沟里流,沟里的冰化成水,顺着去年埋的秸秆缝隙往土里渗,发出“滋滋”的响,像土地在喝水。没几天,沟里的土就变得黑乎乎的,用手一攥能挤出泥水,却不黏手,松得很。
爷爷用锄头在沟里扒了扒,去年埋的秸秆已经变成了腐殖质,混在土里散发出淡淡的腥甜。“你看,不用施肥,土自己就肥了。”他捡起块土坷垃,轻轻一捏就碎,“这就是冻前埋沟的好处,又松土又增肥,还省了开沟的力气。”
我学着他的样子扒土,手指触到的土又软又润,里面还嵌着细小的冰晶,在阳光下闪着光。突然觉得这土地像本摊开的书,等高线是横平竖直的字,沟是分隔段落的句,而爷爷的脚印——那些深浅不一、遍布田埂的印记,就是最好的注脚,解释着土地的脾气,讲述着耕种的道理。
播种那天,我们没费多少劲就把玉米种进了沟里。爷爷用木耙轻轻一耥,土就把种子盖得严严实实。他看着沟里整齐的种穴,突然说:“种地跟过日子一样,得往前看。秋收时想着冬天,冬天时盼着开春,一步一步顺着来,土地才肯给你好脸色。”
我望着那些浅沟,它们在春风里慢慢舒展,像土地伸开的胳膊,准备拥抱新的生命。突然明白,冻前埋沟不是简单的劳作,是爷爷在和土地约定——冬天替它存好雪水,埋好养料,春天它就回报以松软的土地、饱满的种子,还有沉甸甸的希望。
后来每到秋收后,我都会学着爷爷的样子填沟。看着秸秆被土埋进沟里,看着冬雪把沟盖得严严实实,就觉得自己也成了土地这本书的读者,能读懂那些藏在沟里的字句,读懂爷爷脚印里的智慧——那是与土地相处最朴素的哲学:你对它用心,它就对你坦诚;你懂它的四季,它就给你所有。
喜欢三秒种大田请大家收藏:(064806.com)三秒种大田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