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 号在废弃行星的低轨道悬停,距离艾塔尼遗迹入口仅剩 3 公里。驾驶舱内,战术地图在全息屏上展开,红色标记密密麻麻覆盖着遗迹外围的影网防御点 ——3 个哨兵塔、2 支巡逻队、1 台重型防御机器人,每一个都像潜伏在黑暗中的獠牙。雷诺的手指在地图上滑动,试图找到最安全的突破路线,却在两个哨兵塔的交叉火力范围前停住,眉头紧锁:“如果从正面突破,必然会触发防御机器人;绕到侧面又会进入巡逻队的警戒范围,怎么选都有风险。”
“从西侧峡谷走。” 莉娜的声音突然响起,她不知何时站在驾驶舱门口,目光落在地图左下角的阴影区域,“那里有天然岩石遮挡,能避开哨兵塔的红外探测;巡逻队每 15 分钟换班,换班间隙有 2 分钟盲区,足够我们潜入。”
雷诺顺着她的目光看去,发现西侧峡谷的入口被一块巨大的陨石遮挡,之前竟完全忽略了这个隐蔽路线。“你怎么确定巡逻队的换班时间?” 他疑惑地问。
“刚才用传感器观察了 45 分钟,换班间隔误差不超过 10 秒。” 莉娜走到地图前,指尖在峡谷内轻点,“这里有 3 处可以架设狙击点,我守在最深处,能同时覆盖两个哨兵塔的能源核心,一发子弹就能解决一个,不会触发警报。”
她的战术建议简洁得没有一句多余的话,却精准命中关键 —— 既避开了防御机器人,又利用了巡逻队的盲区,连狙击点的位置都选得恰到好处。雷诺立刻调整战术部署,将莉娜的建议补充进计划:“就按你说的办!凯,用电子干扰屏蔽西侧峡谷的传感器;莱姆,带灵能者在峡谷入口接应;星璃,用灵能感知巡逻队的动向,及时发出预警。”
整个战术讨论不到 5 分钟就达成一致,没有冗长的争论,只有高效的补充与确认。莉娜在确定狙击点参数后,便默默退到一旁,没有再插话,却在雷诺调整路线时,悄悄用手指在地图上标出一处容易发生塌方的岩石区 —— 那是她刚才观察时发现的隐患,虽未开口,却用最简洁的方式提醒着团队。
这种 “少言却精准” 的互动模式,成了莉娜与雷诺磨合的独特节奏。此后每次讨论战术,雷诺总会先提出初步方案,莉娜则用最简短的语言补充关键细节,有时是一个坐标,有时是一个时间点,却总能让原本存在漏洞的计划变得无懈可击。就像在讨论如何突破遗迹第一层的 “镜像陷阱” 时,雷诺提出让星璃用灵能稳定幻象,莉娜只补充了一句 “陷阱核心在西北方向 30 米,符文能量需同步激活”,便省去了团队反复探测的时间,这种高效的配合,让战术制定的效率提升了一倍。
与雷诺的简洁互动不同,莉娜与凯的技术交流,总带着一种 “话痨与惜字如金” 的奇妙反差。武器库内,凯正对着改造后的符文狙击枪兴奋地比划:“你看我在瞄准镜里加了灵能感应模块,能自动识别目标的灵能波动,就算是隐形的深渊猎手也能锁定!不过模块的能量消耗有点高,连续使用 20 分钟就会过载,我正想是不是要换个更大容量的能量电池,或者……”
“不用换电池。” 莉娜打断他,手指指向模块旁的一个微型接口,“在这里并联一个符文能量转换器,用弹壳的符文能量供电,能减少 60% 的电池消耗,还能增强感应灵敏度。”
凯愣了一下,立刻拿起工具拆开瞄准镜,按照莉娜的建议加装转换器。测试时,模块的能量消耗果然大幅降低,感应范围还扩大了 10 米。“我的天!你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凯兴奋地拍着大腿,“我琢磨了一早上都没解决的问题,你一句话就搞定了!对了,你之前刻符文用的那种金属膏,能不能教我怎么调?我想在其他武器上也试试,说不定能……”
莉娜从背包里掏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金属膏的配方和调制比例,没有多余的解释,递给凯后便转身去保养 “猎鹰” 狙击枪。凯接过纸条,看着上面简洁的字迹,笑着摇摇头 —— 虽然莉娜话少,却总能在最关键的地方给出答案,比那些长篇大论却抓不住重点的技术手册有用多了。
渐渐地,凯也摸透了与莉娜交流的节奏 —— 他负责天马行空地提出想法,莉娜则负责精准地指出问题、给出解决方案。就像在研究如何破解影网的通讯密码时,凯尝试了十几种算法都失败了,絮絮叨叨地分析着密码的复杂度,莉娜却只说了一句 “密码里藏着艾塔尼星图的坐标,按星图排列破解”,让凯瞬间茅塞顿开。这种 “一人畅想、一人落地” 的配合,让团队的技术储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提升。
如果说与雷诺、凯的磨合是 “高效与反差”,那莉娜与星璃的相处,则是一种无需言语的默契。观测甲板上,星璃坐在角落的软垫上,手中捧着一本艾塔尼古籍,指尖泛着淡蓝的灵能,轻轻拂过泛黄的书页。莉娜背着 “猎鹰” 狙击枪走过来,没有说话,只是在她身边的空位坐下,从背包里拿出父亲的首领徽章,放在两人中间的甲板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