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住所的门在身后轻轻合上,将埃兹拉博士那温和却带着无形压力的目光隔绝在外。房间内只剩下黄凌、杨萤和苏茜三人,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植物清香与未知忐忑的寂静。窗外,翡翠峡谷的夜色静谧而瑰丽,发光的真菌和植物将森林点缀得如同星空倒置,溪流的潺潺声与不知名昆虫的鸣叫交织成安眠曲,却无法抚平他们心头的波澜。
“那个博士……看阿雅的眼神不对劲。”苏茜率先打破了沉默,她靠在门边,耳朵留意着外面的动静,声音压得很低,“不像是单纯的医生或科学家看到罕见病例,更像是……考古学家挖到了失落的神器。”
杨萤坐在简易床铺边,双手紧紧交握,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说的‘像’……到底是什么意思?阿雅像什么?”她看向黄凌,眼中充满了担忧,“他们把阿雅带走了,我们甚至不知道她被带到了哪里。”
黄凌站在窗边,凝视着窗外那片生机勃勃却又暗藏玄机的森林。他的感知在这里异常敏锐,能清晰地“听”到峡谷内无数生命和谐共鸣的“歌声”,但在这宏大的乐章之下,似乎也隐藏着一些不协调的、细微而刻意的“杂音”——那是来自某些特定方向、被约束和引导的能量波动,属于人造设施。
“阿雅暂时应该没有生命危险。”黄凌缓缓开口,试图安抚同伴,也安抚自己,“她的生命波动虽然微弱,但在这里非常稳定,甚至比在外面时还要平稳。这个环境对她有益。” 他回想起埃兹拉博士看到阿雅时的激动,以及那句耐人寻味的话。“他认识,或者至少听说过类似阿雅这样的存在。‘新芽’……绝不仅仅是一个研究生态的前哨站那么简单。”
他转过身,目光坚定:“我们必须弄清楚这里的真相,在确保阿雅绝对安全之前,不能完全信任他们。”
接下来的两天,他们被“妥善”地安置在接待区。食物和饮水被定时送来,干净舒适,甚至提供了换洗衣物。一名自称莉娜的女性研究员每天会来为他们进行基础的身体检查,记录数据,态度友善而专业,但每当问及阿雅的情况或请求探视时,她总是微笑着以“阿雅小姐正在接受深度治疗和观察,需要绝对静养”为由婉拒。
杨萤尝试利用房间内有限的接口探测前哨站的内部网络,却发现防御极其严密,远非老陈那个破旧通讯塔可比。苏茜则利用允许在限定区域内活动的机会,仔细观察着这里的布局、人员流动和安保细节。她发现,前哨站的人员构成比想象中复杂,除了研究人员和护卫,还有一些气质独特、能量场晦涩不明的人,他们似乎拥有更高的权限。
黄凌则将大部分时间用在适应和探索自己的新能力上。他被允许在指定的、被称为“静谧之园”的植物培育区活动。那里种植着大量峡谷内特有的发光植物,能量环境尤其纯净温和。他发现,在这里,他不需刻意引导,只需放松心神,就能自然而然地与周围的植物产生更深层次的交流。
他不仅能感知到它们的生命状态,甚至能隐约捕捉到一些碎片化的“记忆”或“印象”——某株藤蔓记录下的昨日巡逻护卫的脚步声;一丛发光苔藓对最近一次能量波动的“感受”;甚至是一棵古树根系所“触摸”到的、地下深处某种稳定能量源的脉动。这种能力并非读取思想,更像是解读它们在与环境互动中留下的能量印记。
在一次深入的感应中,他无意间触碰到了这片土地更久远的“记忆”碎片。那并非清晰的画面,而是一种弥漫的、充满了绝望与挣扎的“情绪”——大地撕裂的痛苦,天空被尘埃遮蔽的黑暗,生命在辐射与能量风暴中哀嚎……那是地脉崩塌时的集体印记!紧接着,一股微弱却坚韧的、代表着“希望”与“坚守”的意念浮现,与那些痛苦交织在一起——那是最初建立此地的人们,在末日中播下第一颗种子的决心。
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让他对“新芽”的起源有了一丝模糊的认知。
第三天,埃兹拉博士再次出现。这一次,他没有过多寒暄,直接对黄凌提出了邀请。
“黄凌,我们对你与环境共鸣的能力非常感兴趣。这可能是理解地脉与生命重新连接的关键。”博士的语气充满了学者的热忱,“我们想邀请你参与一项非侵入性的能量感应测试,就在我们的主研究区。这有助于我们了解你的能力特质,也可能对如何更好地帮助阿雅小姐有所启发。”
来了。黄凌心中明了,这是探查,也是机会。他看了一眼杨萤和苏茜,用眼神示意她们放心,然后点了点头:“我同意。”
在埃兹拉博士和两名护卫的陪同下,黄凌穿过层层安保,进入了那座依山而建的主体建筑内部。与外部自然融和的风格不同,内部是充满科技感的银白色走廊和实验室,各种精密的仪器闪烁着指示灯,研究人员穿梭忙碌。这里的能量场明显被人为调控过,更加集中和有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