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解良县,前敌委员会指挥部。气氛严肃而热烈。
王刚面色凝重,将陈大山从平阳府加急送来的情报——记录了赵三供述的晋阳城防、粮储及敌军骑兵活动规律的绝密文件——传递给与会的每一位 野战支队 的 军事主官和政委。
这些野战支队,是王刚遵照 “军政分离”原则后,从晋南各州县民兵中 优中选优、抽调骨干、刚刚组建起来的 战略机动力量,被视为 晋南根据地的 拳头和尖刀。此次会议,将决定 这把“尖刀” 首次出鞘的 方向和战法。
众人仔细传阅着情报,会议室内 一时间 鸦雀无声,只有纸张翻动的沙沙声和愈发粗重的呼吸声。情报内容 太过惊人,也太过诱人:
* 晋阳官仓将罄!这意味着 石峻德大军的 命脉 已 岌岌可危!
* 晋阳守军兵力空虚!主要的机动作战力量 竟是 依赖 往返于前线的 骑兵运粮队 进行 周期性威慑!
* 攻占晋阳,不仅能 彻底切断 前线官军的粮道,更能 极大震撼敌军士气,为晋西北兄弟部队 创造 反攻的绝佳战机!
巨大的战略机遇 摆在眼前,但 随之而来的 风险 也同样 清晰可见!
一位面色黝黑、性格沉稳的支队长张猛首先开口,语气带着 明显的忧虑:
“特派员! 情报如果属实,这确实是 千载难逢的 好机会!但是… 最大的变数,就是那 两千骑兵 !”
“我们 野战支队 虽然士气高昂,但 毕竟成军日短,缺乏 与大规模骑兵 正面野战 的经验和装备!万一… 万一我们 正在攻城 或 刚刚破城 之际,那支骑兵 恰好运粮返回 , 与我们 在城外旷野 或 城下 遭遇… 后果 不堪设想!就算能 惨胜,也必然 伤亡惨重!咱们晋南的父老乡亲 把最好的子弟 交到我们手里,要是 第一仗就 打光了… 我… 我没办法 跟乡亲们交代啊!” 他的声音因沉重而有些沙哑。
他身旁的支队政委侯斌,一位戴着眼镜、心思缜密的中年人,推了推眼镜,补充道,语气更加理性:
“支队长担心的 很有道理。这不仅仅是 军事上的风险,更是 政治上的风险。野战支队是 我们好不容易 积攒起来的 家底,是 种子!不能 在条件不成熟时,盲目地 拿去 硬碰硬。我认为,是否攻打晋阳,何时攻打,如何攻打,需要 极其审慎的评估。或许… 继续 巩固晋南,利用农村基础 不断 骚扰、蚕食 晋阳周边,才是 更稳妥、代价更小的 策略?”
两位主要指挥员的担忧,代表了 会上 相当一部分 务实派干部 的想法。机遇诱人,但代价可能无法承受。
王刚 认真地 倾听着每一位同志的发言,目光 扫过众人 脸上 交织着的 兴奋、渴望与犹豫、担忧。他没有立即反驳,而是 缓缓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沉默了片刻,才 沉声开口,语气 凝重而有力:
“同志们! 你们说的 困难 和 担忧!我 王刚 心里 都清楚!也 感同身受!怕伤亡 ? 怕不好交代 ? 我也怕!但是——”
他话音一顿,声音 陡然提高,带着一种 不容置疑的决绝:
“但是 我们 能因为 怕流血 , 就 眼睁睁看着 晋西北的同志们 在 缺衣少粮的情况下,独自 用血肉之躯 硬扛 石峻德的 数万大军 吗?他们 苦战了这么久,牺牲了那么多同志,从来没 叫过一声苦 , 喊过一声退 ! 为的是什么?不就是 为我们 争取时间 、 创造战机 吗?如今 战机 就摆在眼前,我们 却因为 顾虑伤亡 而 犹豫不决 ? 我们对得起 他们的牺牲吗?对得起 ‘人民军’ 这三个字吗?!”
这番 饱含感情 又 义正辞严 的质问,如同 一记重锤,敲在 每个人的心上!让那些 主张稳妥的同志 不禁 面露愧色,低下了头。
但王刚 话锋随即一转,语气 又变得 冷静而务实:
“当然!政委和支队长 的顾虑 , 也 绝非杞人忧天!我们 不能 做 莽夫!不能 拿战士们的生命 去 填 无谓的牺牲!特别是 在 敌骑兵 这个 关键点上,硬拼 确实 不明智,会造成 重大伤亡,对后续行动 极为不利!我们必须 想一个 既能 达成战略目标 , 又能 最大限度减少伤亡 的 巧办法 !”
会议 陷入了 短暂的沉默。大家都在 苦思冥想,寻找 破局的关键。
就在这时,一直 凝神思索 的 秦霄贤 (他作为南下干部代表也参加了会议),眼睛 突然一亮,猛地抬起头,声音 带着一丝 压抑不住的兴奋:
“特派员! 各位同志! 我有个 不成熟的想法!或许… 我们可以 不用 强攻 ?”
瞬间,所有人的目光 都 集中到了 他的身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