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风的指尖划过屏幕上那条蜿蜒向下、布满断崖的资金曲线,它像一份详尽的病历,记录着他交易生命体的每一次感染、发炎与内出血。传统的“稳健”或“强韧”系统,似乎只能做到在市场的常规波动中不受伤,但一旦遭遇“融创中国”式的行业黑天鹅,或“东方雨虹”式的个股闪崩,这套系统便会像玻璃一样碎裂。
他需要的,不是一块更坚硬的盾牌,而是一种全新的生命形态。他想起了塔勒布在《反脆弱》中阐述的哲学:世界分为三类——脆弱的,喜欢稳定,在不确定性中受损;强韧的,能在不确定性中保持原状;而反脆弱的,则能从波动、混乱和压力中受益,变得比之前更强大。
他的目标,不再是构建一个 merely robust(强韧)的交易系统,而是要构建一个 Antifragile(反脆弱) 的系统。
一、 诊断“脆弱性”:传统交易系统的七宗罪
韩风首先将自己过去的系统,乃至市场上主流的系统理念,放在“反脆弱”的透镜下进行解剖,发现了它们内在的“脆弱”基因:
1. 预测依赖症(对“正确”的迷恋)
传统系统建立在“预测-验证”的逻辑上。试图精准预测顶底,判断趋势方向。这本身就是脆弱的,因为未来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任何依赖于预测准确的系统,一旦预测失败(这将是常态),系统便会崩溃。韩风过去试图判断“哪里是底”,就是典型的预测依赖。
2. 过度优化与曲线拟合(对“精确”的执念)
为了让回测曲线完美,不断加入参数和条件,使系统严丝合缝地贴合历史数据。这种系统就像一件为过去天气定做的紧身衣,一旦未来气候(市场风格)稍有变化,便会因窒息而死亡。它无法适应“新的”不确定性。
3. 风险定义的静态化(对“均衡”的幻觉)
使用固定的百分比(如-8%止损)或静态的技术位作为风险标准。但市场的波动率是动态变化的。在平静市场中,-8%可能是巨大亏损;在狂暴行情中,-8%的波动可能只是正常噪音,轻易止损会让你被洗出局。静态风险无法应对动态的不确定性。
4. 盈利能力的线性外推(对“稳态”的渴望)
认为过去有效的模式在未来会同样有效,将短期的盈利归结为自身的“悟道”或系统的“圣杯”。这种线性思维无法应对市场的“范式转换”,当趋势从成长转向价值,从小盘转向大盘时,线性外推的系统会迅速失效。
5. 核心假设的黑天鹅盲区(对“已知”的自信)
系统的核心逻辑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之上(如“流动性永远充足”、“龙头股不会突然死亡”)。这些假设在99%的时间里是正确的,但那1%的黑天鹅事件,足以让基于此构建的整个系统灰飞烟灭。韩风在融创和东方雨虹上的失败,就是撞上了他系统假设之外的“黑天鹅”。
6. 单一策略的致命缺陷(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只依赖一种交易策略(如只做突破,或只做价值投资)。当市场风格与你的策略不匹配时,便会陷入漫长的亏损期,对系统和自我信心造成持续损耗,最终在黎明前崩溃。
7. 情绪系统的完全缺位(忽略了最重要的变量)
系统只考虑了市场变量,却完全忽略了执行者——人——这个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一个理论上完美的系统,如果执行者在压力下会恐慌、贪婪、麻木,那么这个系统在现实中就是脆弱的。
二、 注入“反脆弱”基因:新系统的核心原则
基于对脆弱性的深刻理解,韩风开始为他的新系统注入“反脆弱”的基因。
原则一:从“预测”转向“试错与应对”
放弃成为“预言家”,立志成为“敏捷的应对者”。系统的核心不再是“我认为市场会怎样”,而是 “如果市场这样走,我该怎么办;如果市场那样走,我又该怎么办”。
· 具体实践:
· 预案思维: 对任何持仓,都必须有至少两套以上的应对预案,涵盖上涨、盘整、下跌等各种可能。
· 分批布局: 用“试错仓”去试探市场的水温,只有当市场走势验证了你的初步想法后,才考虑追加。
· 止损不是为了“正确”,而是为了“重生”: 将止损视为一次有益的、低成本试错的结束,它为你释放了资金和精力,去捕捉下一个可能正确的机会。
原则二:保持冗余与可选性
冗余在传统视角里是低效的,但在“反脆弱”视角下,它是生命力的源泉。保留现金、保持空仓,就是最重要的冗余。
· 具体实践:
· 永不满仓: 始终保留一定比例(如20%-30%)的现金。这部分现金在市场暴跌时不是损失,而是获得了巨大的“购买力期权”,让你能从市场的恐慌中受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